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好消息!应公众要求,南都中小学生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携手广东省写作学会,重磅推出的广东省首届“粤才小作家“文学素养展示活动,截稿日延迟至5月31日,欢迎更多有志于展示文学素养的同学们积极投稿!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各地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均呈现了显著的发展与变化。“粤才小作家“文学素养展示活动自从2月份推出以来,备受省内师生关注,目前已收到投稿数千篇。以“粤见新风貌,传承非遗情——我心中的美好广东”为主题,学生们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用真挚情感描述非遗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在本次征文活动中,不少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描述了广东非遗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这些情感的流露,让作品充满了温度。如《陈皮里的年轮》,写出了广东人对陈皮制作的点滴用心:她捏起一片油亮的陈皮,阳光穿透陈皮的纹路,在料理台上投下琥珀色的光斑。“这是你外婆用新会梅江村的大红柑晒的,”母亲把陈皮放进沸腾的砂锅里,“当年她踩着露水去果园,用竹匾晒了七七四十九天,回来时竹匾里的陈皮像金叶子似的。”
又如写广东早茶:“没有什么事儿是喝一顿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喝两顿。”
也有写到潮汕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以刚劲、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气势。
还有醒狮、粤韵、广绣、牙雕、木雕......这些传统非遗都在学生的笔下焕发勃勃生机。
用独特视角看待生活现象和建设变化
有学生在稿件中写道:让传统与未来握手,让城市与乡村共舞。青少年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的阶段,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建设新貌,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思考,体现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成长的潜力,感受到对广东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写从化罗洞工匠小镇:如今的从化,既有百匠园里不熄的传承之火,也有生态小镇中萌发的绿色梦想。当我在研学手册上画下旋转的水车与飞翔的无人机,在村史馆触摸百年前的精雕花窗时,深深相信:在“百千万工程”的滋养下,这片土地终将成为所有人向往的诗意家园。
写广州市黄埔区的建设新颜:“当——当——”你瞧,有轨电车来了,它行驶在平行的银光闪闪的轨道上。只见电车的车头像龙的鼻子一样,车身就像一只飞驰的鹰,真是威风极了!我坐上了车,里面空间大而且干净无比。
写母亲镜头中一座新城的成长“魔法“:妈妈背着相机辗转于公交与出租车间。褪色的公交车碾过黄泥路,尘雾里浮动着荔枝林碎影。当科学城界碑从荒草中显露时,赭红山丘正被裁成几何拼图,搅拌车吐出的水泥浆漫过青秧田埂。她踮脚避开泥浆,在蓝色围挡前定格瞬间——未完工的塔吊剪影,恰好框住稻田惊飞的白鹭……
十五年后的晨光里,我站在云轨列车的玻璃窗前。银色车厢如露珠滑过荔枝林梢,呛人的黄土地已化作蓝花楹绿道。雨水花园收集的甘露在清晨幻化彩虹,榕树气根缠绕的变电站吞吐着电流,当年搅拌车轰鸣处,穿汉服的女孩正举着棉花糖与电车合影。
同学们,快拿起笔,定格你心中的美好广东吧!我们最后的截稿日期是2025年5月31日。
快来扫码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