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5月15日,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设暨“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发布活动在塘口墟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报告厅举行。活动正式对外发布塘口“IE公社”建设计划和招募理念,公布“IE公社”品牌标识和吉祥物,诚意邀请全球“无界创客”到江门创业发展、旅居生活。
本次活动是在广东省文明办指导下,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明办、开平市委宣传部及塘口镇党委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积极响应“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通过“乡风文明+数字创新”双轮驱动,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现代化乡村社区。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晓建;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社长胡健;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新时代精神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维国参加活动。
与会领导及嘉宾为塘口IE公社揭牌。
何为“IE公社”?“IE公社”是一个融合数字基因与乡土文化的创新实践平台。在互联网语境中,“I”人指内向人,也代表网络达人;“E”人指外向人,兼指旅游达人。寓意“IE公社”可以包容任何性格、任何特质的青年创业人才,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社群。
据介绍,“IE公社”的建设在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指导下,江门落实中央“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探索,是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破解空心化难题,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质增效的创新实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一方面,我们创新推出‘IE公社’项目,就是要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IE公社’平台,构建共建共享社区生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为乡村振兴‘铸魂’”陈冀表示,“IE公社”项目就是要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通过“一根网线连天下”的“无界创客”招募计划,吸引各类青年人才会聚于江门,“我们的理念是突破地域界限,让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汇聚塘口;突破产业界限,推动文创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突破身份界限,让各类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展舞台。”接下来,江门将以侨乡文化为纽带,以数字创新为驱动,构建“人才——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让“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等四类人在社区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共赢,让塘口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地、文旅融合的可持续社区、在地人共建共享的理想家园,形成“尊重传统、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新型文明乡风。
江门在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创新之举
在江门市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江门市委宣传部作为“百千万工程”对口帮扶塘口镇的牵头单位,立足塘口的特点和实际,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工作优势,与开平市塘口镇再推创新举措——塘口“IE公社”建设正式启动,同步发布“无界创客”招募计划。这一行动旨在强化“青年创业”与“数字文化赋能”特色,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塘口镇位于“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近年来,该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先后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等。2024年,塘口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工业投资增速达124.8%,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三年初见成效,既要总结经验,更要通过创新宣传凝聚力量。“IE公社”和“无界创客”计划正是立足塘口“青年创业”与“数字文化”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文旅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
今年,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首期聚焦三大任务:“IE公社”与“无界创客”计划: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平台,招募数字文创、电商直播等领域人才;侨乡新大众文艺社与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5月9日已率先启动,推动网络文学与侨乡文化融合;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依托碉楼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发展具有侨乡特质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一系列举措将形成“人才振兴+青年发展”的双赢格局,为塘口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无界创客”计划面向全国招募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培训资源和政策对接服务。活动现场,多位青年创客表示,塘口的文化遗产与数字产业结合潜力巨大,期待在此实现创意落地。
塘口镇党委负责人强调,下一步将围绕“百千万工程”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项目从“纸面”到“地面”,让青年与乡村互相成就,让世界看到塘口的创新活力。随着“数字化小镇”建设的深入推进,塘口镇正以文化为媒、以数字为翼,书写侨乡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江门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破解空心化难题的创新之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浪潮交汇的背景下,江门市以塘口镇为试点,创新推出“IE公社”社区建设计划,通过政策引导青年返乡创业,推动“侨乡文化”与“数字基因”深度融合,为破解农村空心化、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探索新路径。
塘口镇下辖的塘口墟村(社区)曾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留守。近年来,坚持以文化为纽带,重构社会关系、激活侨乡基因,成功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形成“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新生态。据统计,近三年塘口镇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成功实现了“人才逆袭”。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塘口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文化吸附和产业培育,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但如何持续优化生态仍是关键挑战。”随着业态升级,人流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亟须创新模式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青年就业压力与乡村人才需求的双向机遇,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平市、塘口镇推出“IE公社”计划,以“不管I人还是E人,来了都是一家人;无论来打卡还是常驻蹲点,这里永远为你留盏灯”为理念,构建开放包容的现代化乡村社区。
青年创业者介绍塘口社区计划。
“数字时代为乡村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计划瞄准“数字游民”和创意工作者,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共享办公设施,符合政策条件的创业项目可以申请最高30%的补贴,并通过“栖塘计划”配套人才公寓、饭堂等福利,解决子女入学、医疗等后顾之忧。下一步,塘口镇计划联动网络文学孵化中心、影视拍摄基地等项目,进一步巩固人才生态,让“IE公社”成为乡村数字经济的活力引擎。
据介绍,“无界创客”作为“IE公社”的主体,涵盖数字游民、远程办公者、文创从业者等多类群体。他们可依托塘口的碉楼景观与乡村空间,开展跨境电商、短视频创作、文旅策划等新业态,实现“事业与诗意生活并存”。
塘口镇同步建设数字空间、共享直播室等设施,并组织商家开放移动办公场所。一位入驻的青年创业者表示:“这里既有侨乡文化底蕴,又有数字化支持,是理想的小成本创业试验田。”
分析人士指出,江门通过政策杠杆将“百万英才汇南粤”部署落地细化,其“社群运营+资源整合”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参考。
江门探索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新路径的创新之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江门市以塘口镇为试点,通过“IE公社”计划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构建起“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乡村发展新生态。这一举措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出崇文重商、开放包容的文明新风尚。
塘口镇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独特资源,在江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以“文明互鉴、文化共融”为内核,创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活化历史建筑、举办文创市集、开展非遗传承等活动,让传统侨乡文化与现代文明在碰撞中焕发新活力。
塘口镇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作为市委宣传部对口帮扶的典型镇,更希望在“塑形”,突出“塑魂”,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中彰显担当作为。
“我们不仅要留住乡愁,更要让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塘口镇已成为吸引年轻人扎根创业的文化热土,在地青年既能传承文化基因,又能畅享个性表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
塘口镇在实践中探索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风建设路径。通过出台“IE公社”公约条款,从共同信约、商户规范、创客守则等多个维度进行约定,以“社群共创”点燃乡村“文明星火”。
创客代表宣读IE公社公约。
“文明乡风建设需要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开平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让‘无界创客’成为塘口圩的‘主理人’,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理想家园。”这种创新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乡村的温情,又注入了现代社区的活力。
据介绍,“IE公社”计划通过四大空间创新,重塑乡村文明载体。公共空间“去边界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实现服务资源高效共享;私域空间“公共化”:鼓励商家挂牌“文明实践点”,免费提供休憩、办公空间;全域空间“网络化”: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串联各类服务设施;产业空间“潮流化”:将咖啡馆、直播间变为“乡村创新实验室”,吸引青年人才扎根。这种空间重构不仅提升了服务效能,更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生活。
融合中西文明特色的塘口墟,在“乡村振兴”上熠熠生辉。
目前,塘口镇已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带动2000多名本地人就业。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了人才回流—发展—反哺的良性循环。
“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IE公社’模式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实践。未来,江门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更多乡村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双重振兴。”
相关名词解释
何为“IE公社”?
在互联网语境中,“I”人指内向人,更代表网络达人;“E”人指外向人,兼指代旅游达人。寓意“IE公社”可以包容任何性格、任何特质的青年创业人才,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社群。“IE”是经典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缩写;“I+E”是“我”+“电子/数字”,象征个体与科技创新的结合;“IE”谐音“爱艺”,更是对乡村“文艺复兴”的热情期盼。
何为“无界创客”?
我们把来到塘口、加入“IE公社”的人群定义为“无界创客”,他们是一群打破地域、行业、思维边界的新时代创新创业者。他们可能是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数字游民、建筑师、乡村规划者、乡村创业者或创意工作者,共同的特点是追求自在、创新与生活品质的平衡。总体特征是,地域无界、职业无界、思维无界、生活无界、社群无界。
“IE公社”招募理念:
强调“不管I人还是E人,来了都是一家人”的招募理念,旨在吸引具有创新思维、跨界能力的创客加入,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乡村青创社群。
摄影、采写:南都记者 严亮 通讯员 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