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武汉举行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现场,南都记者获悉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明确将着力探索“师一生一机”三元协同的课堂新模式,同时建设未来学校、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创设未来学习中心等。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表示,白皮书不仅总结了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经验,更从技术赋能、伦理治理、体系重构三大维度,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系统性规划。
白皮书强调,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有机融入教学过程,进一步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管理、服务、决策各环节,有效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AI创新教育评价工具
提升青少年未来素养和创新思维
2025年是智慧教育元年。面对智慧教育新阶段,需要树立人才培养新标准,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白皮书指出,要利用人工智能创新评价工具,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更加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更要掌握和驾驭人工智能,让技术服务于人的成长。
在16日的2025全球数字教育大会闭幕式上,国内外多位教育专家在发言中都谈到,要不断提升智能时代青少年的未来素养和高阶创新思维。
白皮书同样提到,要不断提升青少年AI思维,培养数据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等能力,善于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通过知识迁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要统筹预测地区适龄儿童数量,准确匹配教育资源。
此外,要重构学习范式,基于教育规律,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研究为导向、以志趣为动力的场景式、体验式学习范式,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学习。
填平全球课堂“数字鸿沟”
优先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数字培训
白皮书明确,我国将持续推动建设数字教育海外学习中心,优先支持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数字技术能力培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弥合数字教育发展鸿沟,消除教育不平等壁垒。
白皮书介绍,当前,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与变革,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将担负起推动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历史责任,将中国数字教育打造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平台,为打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智慧、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数字教育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智能技术为教育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引发智能鸿沟、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诸多挑战。坚持智能向善,共护AI安全,也是本次白皮书中凝聚的全球共识。
白皮书指出,站在全球教育变革拐点,中国政府将始终坚持安全可信原则,统筹技术发展和人文关怀,支持在联合国体系下建立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评估标准框架,协同完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准则和问责机制,更好拥抱和善加利用人工智能,让数字技术更好地增进全人类教育福祉。
“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发布
呼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闭幕式上,《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发布。倡议呼吁,共建数字教育标准,推动平台互联。构建多边协同的数字教育治理体系,建立国际数字教育标准框架,制定跨国互通的认证体系,推动智慧教育全球互联。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要素互济,共同打造多语种、跨文化、高适配的共享资源库。
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正面临多元挑战,为创造智能时代更加公平、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教育未来,本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迎新阶段,共建新标准,共创新路径,加快落实2024年联合国未来峰会《全球数字契约》,加速实现教育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推动建立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的国际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
此外,闭幕式上,“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Digital Education Fronts)发布,并正式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大会同期发布的《教育大模型总体参考框架》联盟标准,更是明确了生成内容版权归属,护航技术应用安全。这一系列成果,都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发自湖北武汉
编辑:程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