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睦广 如何帮助困境企业获得重生机会?5月16日,作为全国率先设立的覆盖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经济再生服务平台,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深圳市福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
据悉,该服务中心整合咨询指引、综合服务、协调联动、多元解纷、专业建设与普法宣传等五大基础功能,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致力搭建“一站式”企业重组服务平台。
“这个中心不是替代法院,而是搭建一个更灵活的前端平台,将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债务危机的处置节点从‘病危抢救’前移至‘亚健康干预’,推动市场化重组和司法重整通过功能互补形成分层治理体系。”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启动运营。
困境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一站式”帮手
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的启动运营,将拓展困境企业多元救治平台,助力困境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快速实现经济重生。
“这是及时雨!”现场参会的某科技企业负责人感慨。据介绍,其企业因行业竞争加剧、供应链成本激增,叠加融资渠道收窄,已陷入应付账款逾期超千万元、核心团队流失的困境,而传统破产重整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规范,如在法定时限内重整不成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不利后果,对此,企业有所顾虑。另一方面,过去庭外重组缺乏规范的流程和有力的协调机制,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阻碍。
上述典型折射出困境企业的生存痛点,也凸显出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成立的重要意义。在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破产法庭的指导下,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将致力探索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可复制推广的企业重组服务经验。
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将全力搭建“线上+线下”的“一站式”企业重组服务平台。线下实体化服务场地设置来访接待窗口、调解室、会议室等多种功能空间,充分满足实际业务需求。下一步,中心将深化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司法、税务、社保等多方面的数据,推动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实时监测以及前端分析预警,对符合重组条件的困境企业做到早发现、早介入。
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了“1平台+6机制+4名录”的架构,6大机制分别为重组流程标准化机制、联合保障机制、金融机构协作机制、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衔接机制、企业信用修复支持机制、复合监督机制,同时配备了重组协调人、中介机构、专家、投资人等4个名录库。
值得一提的是,启动工作座谈会结束后,该中心已紧锣密鼓地推进首批服务企业的重组协调会。
市场化重组和司法重整衔接互补
充分的市场竞争催生对营商环境优化以及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迫切且高层次的法治需求,福田区作为中心城区与经济大区,商事主体数量超过 60万户。这里还聚集了深圳近60%的持牌金融机构,创投管理规模占全市的50%,福田区的专业服务业态高度发达,辖区内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均位居全市首位。
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紧跟国家政策方向,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破解企业重组难题,将借助福田金融高地和法律服务集聚的优势,打造国际化的重组服务枢纽。
“这个中心不是替代法院,而是搭建一个更灵活的前端平台,将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债务危机的处置节点从‘病危抢救’前移至‘亚健康干预’,推动市场化重组和司法重整通过功能互补形成分层治理体系。”福田企业重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接下来,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前端纾困作用,与司法程序实现有序衔接。在联动机制方面,中心将与市委金融办、深圳破产法庭紧密合作,建立协同平台,高效解决重组中的各类关键问题,形成行政与司法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资源整合方面,汇聚司法、税务、金融等多部门力量,联合专业机构与行业协会,建立各类名录库,提供从咨询到信用修复的全流程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让困境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能“一站式”获取经济再生所需资源。科技加持也将为其增添保障,未来,将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重组程序规范透明,构建标准化体系并建立相关市场主体信用档案,保障各方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