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红树林、挽救复壮古树,“绿美东莞”今年这样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5-19 11:50

东莞的“含绿量”将进一步提升。近日,《2025年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工作要点》印发。南都记者获悉,今年东莞将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29万亩以上、在全市范围打造180个口袋公园。此外,在沙田镇泥洲岛东部岸线营造红树林约2公顷、挽救复壮古树不少于18株等,全方位为绿美东莞“充植”。

图片

大屏嶂森林公园。作者:王俊

选取27个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

行走在东莞的绿道、公园里,树林错落有致,珍贵树种不断增加......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项目是落实绿美广东、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东莞将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29万亩;其中,林分优化1万亩、新造林抚育1.82万亩、森林抚育1.47万亩,全市共种植格木、红锥、莞香等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80万株以上。

在建设生态宜居绿美城镇方面,今年东莞将在“一社区一公园”基础上,继续填补城市绿地空缺,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打造180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便可畅享绿意。

据了解,为了打破公园绿地与生活之间的藩篱,赋予绿地更多服务内涵,让市民从“公园的游客”变成“共享自然生活的主人”,2023年,东莞在全市选取了39个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的开放共享试点公园绿地进行先试先行,针对市民对户外露营文化时尚的追求,划设帐篷搭设区域,让市民“抚摸绿意,感受自然”。

今年,东莞将持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在全市选取27个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举办各类“公园+”活动,丰富公园绿地内涵。

图片

东莞中心公园。市城管局供图

高质量推进植物园建设,营造红树林约2公顷

今年,东莞还将高水平推进绿美保护地提升。其中,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将推动大屏嶂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等2个绿美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保护市内候鸟迁徙通道;推进森林步道建设,新增森林步道22km。

同时,推进郊野公园、山地公园建设,完善长安碧荷园郊野公园、大朗凤山郊野公园、企石江枫古韵郊野公园、松山湖科学公园郊野公园等4个郊野公园基本建设工作。

东莞植物园是一座以植物保育、科研科普、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风景园林植物园,颇受市民欢迎。今年,东莞将高质量推进植物园建设。具体而言,今年将持续做好东莞植物园特色专类园的植物收集与保育项目,收集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不少于30种,收集专类植物不少于200种,完成专类植物生境营造与改良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完成专类植物种植展示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培育新品种4个,开展3个物种的人工扩繁、野外回归及示范应用;推进松树林森林质量提升,提升“长排松涛” 景观。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独特类型;保护红树林,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今年,东莞将开展红树林营造保护修复,在沙田镇泥洲岛东部岸线营造红树林约2公顷。实施滨海湾新区苗涌-滨海湾大桥约2.5 公里的生态海堤建设工程,修复红树林约1公顷。

图片

东清湖湿地公园。作者:黄润巧

完成不少于60公里碧道建设

东莞还将提升各类型通道的“含绿量”,让市民出行“步步皆诗意”。

今年,在推进绿美通道建设方面,东莞将一方面提升高速公路绿化品质,持续抓好莞番、从莞、惠常等在役高速公路绿化品质提升工作,为绿美通道建设“充植”。持续推进广深、常虎、莞深等改扩建高速公路绿美通道建设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制定完成162公里绿美通道方案,明确实施路径,为改扩建高速绿美通道打造提供建设条件。提升主要高速公路两侧一公里范围内森林质量面积约4500亩。

另一方面,推进完成振安路、中洪路等路段绿美通道建设,加强莞樟路、莞长路等城市道路增绿补绿。

此外,推进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加强铁路车站、隧道出入口边仰坡、桥下空间及站区、边角地、夹心地等适宜绿化区域的绿化建设;提升主要铁路两侧一公里范围内森林质量面积约1100亩。

在绿美碧道建设方面,今年将重点统筹推进市主干水系碧道工程建设,争取完成不少于60公里碧道。评估认定不少于2宗省级绿美碧带和1宗省级幸福河湖。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也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在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今年东莞将规范开展古树名木定期巡查、日常管护及专业养护,挽救复壮古树不少于18株;结合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设古树公园不少于1个。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