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发布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大模型——“智肾”。“智肾”设置患者、专科医生、基层医生三个应用端口,在DeepSeek大模型基础上搭载肾病专业数据库,是我国首个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大模型。
我国慢性肾病患者超1.2亿 基层防治能力亟须提升
据介绍,该模型由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牵头,汇聚全国30余家三甲医院专家的智慧以及合作企业的软硬件支持,共同开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构建了这一覆盖疾病全周期的智能化管理生态系统,以破解基层肾脏病综合管理难题。
慢性肾脏病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人数已超过1.2亿,但知晓率不足10%。由于专科医师紧缺,大型三甲医院的肾脏专科经常是“一号难求”、“一床难求”,而县级及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专科医疗资源。
“作为非传染性慢性病,慢性肾脏病的长期管理需要加强基层防治能力,实现关口前移”,侯凡凡院士表示,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及其致死、致残性并发症,诸如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的诊疗知识不断更新,亟须基层全科医师提升综合处理慢性肾脏病的能力。
此外,慢性肾脏病的管理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这也需要患者深入了解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方式,从而在长期诊治过程中能主动参与,与医生密切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取得的进展,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基础能力”。
“智肾”在DeepSeek大模型基础上搭载肾病专业数据库
为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团队以满血版DeepSeek大语言模型和国产信创环境为基础,与国内顶尖肾脏病专家和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合作,开发了我国首个肾脏病综合管理大模型—“智肾”。
研究团队首先对目前通用的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Deepseek用于肾脏病防治领域的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
为进一步提升“智肾”大模型的准确性,技术团队构建了慢性肾脏病管理的权威知识库,整合了最新的肾脏病及相关并发症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重要文献。
模型还学习了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库内千万量级的优质病历。该数据库目前已纳入36家三甲医院、约2000万患者的全息医疗数据。模型同时学习了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库基于中国人群特点完成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从而使“智肾”大模型强化了本土化知识,提高了解决中国人群肾脏病专科问题的能力。
设置患者、专科医生、基层医生三个应用端口
该模型设置了三个应用场景:用于肾脏病专科辅助诊疗的“专科医生端”,用于患者教育及慢性肾脏病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端”,以及“基层医生端”模块,通过构建轻量化的智能问答系统,基于共识的肾病防治指南和标准化知识图谱,支持实时查询与辅助临床决策,旨在赋能基层医生,提高基层全科医师处理肾脏病的服务能力。
发布会上,侯凡凡院士宣布,将赠送“智肾”大模型给贵州省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等八家医院,作为“智肾”大模型首批推广应用单位。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智肾”大模型的推广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慢性肾脏病的疾病监测、辅助诊治、医学教育能力”,侯凡凡表示,借助大模型技术,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径、落地有声”,让慢性肾脏病防治真正实现“基层精准化”与“决策智能化”的双重跃升。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屈理慧 聂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