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 伍占凤 郭延政 墨竹扶新承大雅,智泉流响润童心。5月16日,由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福田区园岭教育集团百花小学承办的“AI诗教”特色研讨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看见诗中的儿童——守正创新下 ‘AI诗教’的福田探索”为主题,聚焦于AI赋能下中华诗教的守正与创新,吸引来自宜昌市深圳路小学和福田区各小学300余名教师现场观摩,以及深圳市各区14000余名教师实时在线观摩。
本次“AI诗教”研讨活动被纳入福田区小学语文教研体系之中,是福田区小学语文“新·智·跨”系列教研活动的第三场,既是福田区扎实推进中华诗教工作的生动写照,也是福田区推进人工智能全域运用的特色实践。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小幼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副主任刘琴宜,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涂欣,园岭教育集团百花小学党总支书记蔡祖泉,园岭教育集团百花小学校长孙越,梅山小学副校长孟峰,以及福田区小学语文跟岗、兼职教研员团队。
童声诵《芣苢》,雅趣养天真。本次研讨活动在园岭教育集团百花小学吟诵队同学们倾情演绎的经典吟诵节目《芣苢》开场。他们用朗朗书声传递千年古诗神韵,用翩翩舞姿再现优秀传统文化,为本次活动抹上了传统诗教的温润底色。
园岭教育集团百花小学党总支书记蔡祖泉介绍了百花小学在诗教工作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并分享了关于未来诗教工作的“百花思考”。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小幼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肯定了福田区各诗教特色校、试点校在诗教领域的实践和探索,并指出诗教工作要创新,要结合时代和科技发展探索新的育人路径,以诗歌为载体勾连生活和多学科,让诗歌扎根孩子的心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创造力。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副主任刘琴宜代表中华诗词学会祝贺福田区在诗教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并结合教育部“提质扩面创新”的要求再一次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课例展示环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天骄)袁圆老师展示了诗教课例《暮江吟》。这节课坚守传统诗教的经典底色,借助AI技术实现“知人论世”,并通过“解诗题”“读诗歌”“抓意象”“悟情感”等环节让同学们沉浸在白居易笔下那如诗如画的暮江景色之中。
园岭教育集团百花小学梁秀敏老师展示了古诗活动课《不一样的离别》。该课例以“不一样的离别”为主题,引导同学们从看见诗歌的意象中理解不同情感色彩的离别,将属于中国人的独特浪漫和文化印记在一首首送别诗中娓娓道来。在“设计礼物”环节,梁老师适时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AI助力,学习用古人的方式表达离别,而孩子们精彩的汇报也一度让梁老师泪洒现场,而这也是AI无法取代的人类情感的温度。
在诗教案例分享环节,福田区皇岗创新实验学校谢若寒老师、荔园外国语小学(香蜜湖)尹少启老师、园岭教育集团百花小学石玮老师分别带来“智慧诗教”的案例分享,老师们聚焦AI在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真实课例展现AI如何赋能教师精准教学和促进学生诗意表达。
在教学研讨沙龙环节,嘉宾们围绕“AI技术是否会冲淡传统课堂的文化意蕴”“儿童视角下,守正与创新的平衡点在哪儿”等议题,深入探讨技术与人文的平衡之道,为“AI诗教”发展凝聚智慧共识。白皛主任用两个“不能”直面回答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一是AI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要让AI做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二是AI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学生独立思考应先行,AI后续补充,从而拓展思维、助力成长。孟峰副校长认为AI应该成为学生陷入雪坑的拐杖,在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共情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让AI“赋能教育”,而不是“附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下,在福田区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生态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坚守诗教工作初心,走向“人机共生”的诗教新生态。未来的AI诗教,既不是对传统的颠覆,也不是对技术的妥协,而是一场“人文为体、科技为用”的深度融合。让我们谨记,AI应是“拐杖”而非“附体”,是“赋能者”而非“主宰者”。技术为诗撑起了一支长篙,而诗终将回到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