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大湾区复合资本市场研讨会在东莞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大钱进
原创2025-05-20 17:16

5月19日,“2025年大湾区复合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东莞举行。会议重点研讨如何构建复合资本市场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关注到《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于5月20日正式施行。此次会议旨在结合东莞“科技创新 + 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共商新时代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案。

会议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办,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新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协办。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原局长邓志雄等逾150名政商学界人士出席了本次研讨。

探索“中国路径”:产权与股票市场并行发展赋能民企

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即将施行,民营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国家根本法律层面的保障。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在会上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作用,率先探索产权市场与股票市场并行发展的“中国路径”。他指出:“要引导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筑牢制造强国根基。”

程路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在优化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作出创新性规定,“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法治保障,为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了法治化保障体系。”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在致辞中表示,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合资本市场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四链融合的关键枢纽。他透露,东莞理工学院近期获得BGA全球商学院金牌认证,标志着其“新商科 + 新工科”交叉培养体系及商科教育质量已跃升至国际一流水平。

打造大湾区样本:复合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原局长、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新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邓志雄发表了题为《运用中国复合资本市场,搞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主旨演讲。他系统解读了中国复合资本市场中产权市场与股票市场“并行发展”,协同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模式。

邓志雄援引数据指出,2016年至2024年,产权市场的交易增速达到股票市场的112倍,已成为非上市企业资本运作的主阵地。“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他评价道,“既打破‘国有资产低效论’的谬误,又为99.9%的非上市企业开辟融资新通道。”

他建议企业应把握股市与产市的不同特点,有效发挥我国复合资本市场的优势。针对东莞,邓志雄强调:“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应该通过产权市场开展资产估值、股权转让、增资扩股,推动民营企业与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深度融合,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现‘规范治理+价值增值’双目标,为全国提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湾区样本’。”

凝聚共识:多方建言区域金融创新与协同

在圆桌对话环节,邓志雄、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许红海、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原一级巡视员于新年、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副局长高瞻及央企投资协会秘书长任金春等嘉宾,围绕“复合资本市场法治保障”、“央地资本协同机制”、“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邓志雄再次强调复合资本市场的核心在于产权与股票市场的并行协同,建议东莞“探索建立专门服务民企的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广泛链接买家、培育中介服务、强化市场监管’构建高效交易生态。”

任金春建议民营企业主动对接央企产业基金,利用“产权市场披露信息 + 市场化定价机制”精准对接资本,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构建“央地协同、链式发展”格局。

许红海从国际交流视角提出,复合资本市场可成为民企“走出去”的支撑,建议依托大湾区高校及港澳科研力量,“建立跨境文化企业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提升民企国际定价权。”

于新年则强调“法治先行”,建议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为契机,“完善产权保护与交易监管制度,通过‘阳光交易’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生态。”

高瞻分享了深圳“产业链金融化”的经验,建议大湾区“建立跨区域产权交易联盟,融合深圳创新资源、香港国际资本与东莞制造能力,打造‘科技研发 - 资本运作 - 产业转化’闭环生态。”

文/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