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状况,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于近日联合印发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着重发挥监管、货币、财税、产业等各项政策合力,从增加融资供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提高支持精准性、落实监管政策、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政策保障、做好组织实施等8个方面,提出23项工作措施。
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领域倾斜资源
在增加融资供给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倾斜对接帮扶资源。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法人类贷款、民营类贷款投放。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
在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方面,《若干措施》表示,指导银行结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身资金成本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附加费用,指导银行清理违规收费,规范与第三方合作。坚决整治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
《若干措施》还要求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具体包括:稳妥发展线上贷款,指导银行利用科技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及时完善反欺诈模型规则和技术手段。提高线下贷款办理效率,合理精简申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合理下放授信审批权限。
此外,《若干措施》提出要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精准性。加强对重点领域企业的金融支持,对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组织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加大对外贸新业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督促银行细化尽职标准和免责情形
《若干措施》还对政策落实、风险管理等提出了要求。其中,在落实监管政策方面,《若干措施》要求,定期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开展监管评价、评估。抓实尽职免责工作,督促银行细化尽职标准和免责情形,与不良容忍度有效结合。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机制,落实绩效考核权重、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优惠等要求。
在强化风险管理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制定差异化标准,简化分类方法。引导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核销空间和资源。以试点方式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营用途的信用贷款清单式核销上限,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一季度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12.5%
小微企业活,则市场兴。去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和措施,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比如,去年10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简而言之就是,建立工作专班,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
今年5月初,金融监管总局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总体目标。其中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力争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科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放贷力度如何?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央行今年4月份发布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时也明确表示,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