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在广州召开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湾区标准”的工作情况和建设成效。市场监管总局有关司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出席。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携手粤港澳三地,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大力发展“湾区标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湾区标准”全称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湾区标准”以清单形式公布,截至目前,已发布的“湾区标准”的总数已经达到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五年来,“湾区标准”作为粤港澳三地先进经验共需、共享、共用的载体,已成为越来越多湾区人的共识。“湾区标准”的研制主体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发布的235项“湾区标准”,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涵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三地实施“湾区标准”的意愿持续提升。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到了6827家(次)。“湾区标准”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被社会各界作为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等广泛使用,有效推动三地在基础设施、民生、人文等领域互联互通。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于港珠澳大桥成功实践经验形成的《桥岛隧智能运维数据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等系列“湾区标准”,有力支撑粤港澳交通新基建的建设和运维。《基于信息化协同平台的跨域机动车服务要求》和《基于信息化协同平台的跨域机动车服务流程》2项“湾区标准”,为公安、海关等部门智能监管数据的联动与共享提供系统支撑,助力卡口验放时长缩短至60秒以内,有效服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
促进民生领域深度融合。粤港澳总结提升三地养老方面的先进经验,共同研制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等6项“湾区标准”,促进优势互补。《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早期发展指导(教育)机构管理规范》2项“湾区标准”指导粤港澳三地超90家托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学校开展管理流程优化和服务质量升级,累计培训托育和早期发展指导从业人员2550人次,服务粤港澳三地家庭5000多个。
丰富“人文湾区”文化底蕴。粤港澳三地共同研制《粤菜菜品标准编制指南》,指导推动58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得到了三地餐饮界积极响应,佛山建成了15家粤菜示范店,潮汕四市及香港打造20家潮菜示范店。多地还以“湾区标准”为教材对海内外技能人才开展烹饪培训,推动经典粤菜烹饪技艺在更大范围的华人文化圈中传播推广。
为“湾区盛事”保驾护航。《移动电竞赛事用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湾区标准”成功走出湾区,被第19届亚运会写入赛场技术性指导文件,并用于官方赛事用机测评认证,确保亚运会217场电竞赛事中逾200台赛事用机“零故障”。借鉴“湾区标准”在第19届亚运会上的成功实践经验,在志愿者服务、龙舟竞赛、醒狮表演等方面均已发布或者正在研制“湾区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与粤港澳协同推进“湾区标准”工作,主动营造有力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吸收粤港澳三地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湾区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机构优先采用“湾区标准”,支持“湾区标准”在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战略部署及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便利、高效跨境流动,持续推动“湾区标准”提质、扩容、增效。不断提升“湾区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湾区标准”更大力量。
通讯员:粤市监
来源:湾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