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黄莉玲 从“小电驴飞驰”到“地铁挤成纸片人”,打工人的通勤路是一场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通勤自由”仍是职场人的奢望。
日前,智联招聘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平台用户展开调研,回收2186份有效样本,发布《2025职场人通勤体验调查报告》,展现通勤场景下的众生相。
超四成职场人将通勤称为上班“标配”,偶尔还得处理紧急工作
“早上被闹钟炸醒,顶着黑眼圈出门,晚上被晚高峰暴击,拖着疲惫回家”——42.9%的打工人含泪用职场“标配”形容通勤,精准吐槽“上班像取经,通勤是八十一难”的日常。
但也有10.4%的职场人把通勤当“难得的独处时光”,戴上耳机听喜欢的播客,或者看看路边的风景,这段时间只属于自己,不用想工作,不用应付同事,在拥挤与忙碌中,偷来一点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有45.1%的职场人会在通勤路上偶尔处理紧急工作。这表明职场人在通勤过程中并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而是时刻准备着应对工作中的突发状况。他们可能在地铁上回复紧急邮件、在公交站等待时接听重要电话,这种在通勤路上的“多任务处理”模式,也从侧面反映出职场人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当然也是为了应对工作所做出的无奈之举。
但也有职场人硬气说不:25.8%的受访者通勤时坚决不碰工作,“早八已经够惨,通勤必须是私人时间!”他们要么戴着耳机沉浸式听歌,要么疯狂刷短视频。
小电驴逆袭成通勤顶流,打工人把通勤成本刻进DNA
当代职场人并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34.1%的职场人在15-30分钟内到达,占比最高,其次是24.7%的职场人不到15分钟就可以飙到公司,这帮幸运儿要么是住在公司附近,要么是找到了超高效的通勤方式,但还有3%的职场人单程通勤时长在2小时以上,通勤过程中的疲惫与压力可想而知。
职场人通勤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电动车成为主流通勤方式,占比为27.2%,高于公共交通等其他方式。骑电动车上班兼具便捷性与灵活性,职场人可以在城市道路中穿梭自如,尤其适合中短距离通勤,而且能完美实现“充电5元跑一周,停车自由不卑微”的通勤理想。
公共交通(地铁/公交)占比排第二,它凭借覆盖范围广、运载能力强的优势,成为23.7%职场人的心头好。紧随其后的是自驾上班,占比为23.6%,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出租车/网约车通勤的职场人占比仅为1.6%,尽管其舒适度高,但成本因素使其选择人群相对较少。
超八成职场人希望发放固定通勤补贴或远程办公
在改善通勤状况的期望方面,85.9%的职场人心里想的是“发钱!发钱!发钱!”他们希望企业能够发放固定金额的通勤补贴。相比其他补贴,直接发钱最实在,无论是用于加油、充值公交卡还是支付停车费等,甚至是用来买奶茶然后走回家,都能让他们在通勤路上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
远程办公的灵活性使得职场人可以摆脱固定通勤的束缚,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工作需求,自由安排工作地点和时间。对此,共计84.5%的职场人表示支持远程办公,其中50.2%职场人认为需结合岗位性质来考量,34.3%职场人希望远程办公能够常态化。
但也有9.4%职场人认为远程办公效率低而不支持,6%职场人认为无所谓,毕竟远程办公是把双刃剑,砍断了通勤的苦,却也让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更加模糊。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