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共同参展,在9号馆“文化产业综合展A”联袂展示版本收藏、研究、利用的丰硕成果。
南都记者从广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处获悉,该馆现场展出了明刻本《史记评林》、明刻本《春秋公羊传注疏》、清刻本《昭代丛书 荔枝谱》、19世纪越南内府刻本《御制武功诗集存卷一 平定暹罗真腊方略》等版本,让观众透过纸页上流淌的文字,近距离感受珍贵版本重要的历史价值。
广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展区。
广州国家版本馆立足分馆定位和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初步构建起岭南文化、近现代文献、华侨华人、港澳台版本和海外中国学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本次重点展出一套收录124幅版画插图的西文古籍《图说中国:她的风景、建筑、社会习俗》(1843年),向观众展现了广州海幢寺码头、澳门妈祖阁、香港九龙等珍贵图像。画家托马斯·阿罗姆其实并未来过中国,书中版画多是借鉴《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乔治·司当东,1797年)、《中国服饰》(乔治·亨利·梅森,1800年)等著作,一定程度上是对以往各种中国题材版画的合集。其中,一幅名为“A street in Canton”的版画描述了当时广州中心一条繁荣商业街道的景象——地面铺有宽敞花岗岩石板,两旁房屋数量众多,商铺门窗敞开,商品露天陈列,店面通常会有显眼标志并悬挂灯笼。正如书中对此图的介绍所说,“古老的广州展现的街头风貌和市井生活,可以被视为中国城市景象的典型代表”。通过这些版画,观众可一窥18至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版画“A street in Canton”。
广州国家版本馆设计开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也悉数到场。《印象文沁阁》系列是以馆藏苏百钧《凤凰晨韵图》、林蓝《春天》、陈永锵《雄姿英发》等岭南画派名家画作为灵感,结合文沁阁建筑外观、九叠篆等元素进行设计研发的系列文创,包括和合雅致黄铜镇纸组合套装、大美岭南创意丝巾、古风创意团扇等多款作品,设计风格典雅大气,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本次展出的37款文创,形式多元,种类丰富,应用场景覆盖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装饰陈列等,深受观众喜爱。
广州国家版本馆设计开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
在现场,广州国家版本馆还设置了套色印刷互动区域,带来了与专题展览“纹彩奕奕——中国传统纹样的意与美”和“流淌的歌声 奋进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歌曲版本展”相关的多款套色印章,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打卡。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图片由广州国家版本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