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发布会上多次提及创投相关内容。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发布会上透露,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在投项目超过了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了4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将重点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券,给市场化的股权投资机构拓展一条新的募资渠道。
让创投成为科技创新“高能燃料”
本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围绕日前由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进行政策解读。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可谓“干货”满满。
其中在创业投资方面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邱勇表示,创业投资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次《政策举措》重点围绕畅通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提出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等,让创业投资的募资来源更加广泛。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等,让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更加畅通;特别是提出了优化国有创业投资的考核评价机制,让国有创业投资的耐心更足、定力更好,真正成为点燃中国科技创新的“高能燃料”。
债券“科技板”开拓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募资渠道
《政策举措》中提到,要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受到市场多方关注。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在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旨在解决股权投资在“募投管退”当中最前端的“募”的问题。
朱鹤新表示,在支持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这3类发行科创债券的主体当中,最需要给予支持的就是股权投资机构。“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呢?主要是股权投资机构本身是轻资产的,长投资周期的,靠自身发债融资期限比较短,而且融资成本也比较高。”朱鹤新说。
因此,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同时也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增信机构合作,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
朱鹤新还特别提到,为激励创投行业提升服务能力,工具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希望通过这样的工具创新,能够给市场化的股权投资机构拓展一条资金的渠道,解决募资难的问题。
朱鹤新表示,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多家机构已经注册或者已经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据统计,现在已经将近有100家的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资金规模超过2500亿元。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建设好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持续完善配套的支持机制,让“科技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兴产业并购重组活跃,创投基金在投项目超10万个
在“募投管退”的“退出”节点,资本市场政策十分受创投机构关注。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以来,陆续出台了“科创板八条”“科技十六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破解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
对于近期市场关注的“并购六条”落地效果,严伯进表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上市公司积极谋划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和产业整合。目前,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的一共有140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7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220%。
“尤其在这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约65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过80单。”严伯进说,一批案例已经顺利落地。比如,科技型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整合、收购优质未盈利科技资产等案例都已经落地。
严伯进同时表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也在持续发力。注册制改革以来,有九成的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还有超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获得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样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在投项目超过了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了4万亿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