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首日,一台车长超过5.2米的新能源汽车出现在广汽展台,这也是文博会历史上第一次新车发布。开进文博会现场的传祺向往M8乾崑,正是广汽传祺与华为联合创“新”计划的首款车。
当汽车大厂与科技巨头牵手,将怎样共建应用场景创新体系?广汽+华为的组合,已给市场充分想象空间。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强强联合的“广东军团”已战果颇丰:去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61.78万辆,同比增长43%,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充分彰显了"广东军团"在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超过1.2万家相关企业,已形成从上游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再到下游充换电服务、电池回收等后市场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广东车企通过本土产业集聚优势、相关产业链高度耦合,特别是汽车与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两大核心产业的紧密互动和深度融合,得以巩固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广汽+华为:
汽车大厂+科技巨头牵手创“新”
作为广东的两大龙头企业,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向来关注度颇高。去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广汽集团高调官宣,广汽传祺将与华为共同开启联合创“新”计划,广汽传祺也成为首个在轿车、SUV、MPV全领域均将搭载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新一代华为智能技术的品牌。
而开进第21届文博会现场的传祺向往M8乾崑,正是广汽传祺与华为联合创“新”计划的首款车。这台被称为“含华量”最高的MPV,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与鸿蒙智能座舱,
作为搭载华为乾崑智驾辅助系统的车型,M8乾崑看得更远、更准、反应更快。鸿蒙座舱支持手机应用全量上车,可跨多种设备深度协同,配合15.6 英寸中控屏、12.3英寸仪表盘、17.3英寸3K分辨率高清吸顶屏、双侧5英寸扶手屏、流媒体后视镜及G-link 副驾屏平板组成7屏互联,可全场景智能交互。
广汽+华为联手冲击汽车行业高端市场,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以及自主品牌崛起、产品高端化的浪潮。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B级以上市场、自主品牌这三个细分市场规模,均突破一千万辆。这三个“一千万”,铸就了中国品牌向高端突破的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的“顶流”合作,因此更具战略意义。当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已重构,“顶流”企业强强联手,打造更前沿、安全、智能的产品,令“中国智造”有更强竞争力是大势所趋。
而拥有完整新能源产业链的广东,具备强强联合的先天优势。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已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拥有超过1.2万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再到下游充换电服务、电池回收等后市场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强强联合: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广东军团”
企业的联合创新,也令产业呈现蓬勃之势。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61.78万辆,同比增长43%,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充分彰显了"广东军团"在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在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全省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中,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9.9%,充分彰显了广东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从产业规模来看,广东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在2024年达到12812.73亿元,利润总额318.06亿元,汽车总产量达570.74万辆,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尤其是深圳,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93.53万辆,一年内增长115万辆,增速高达64.4%,从全国第四跃升至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不仅如此,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样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达到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约为3.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二。这种强大的创新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广东几家车企通过本土产业集聚优势、相关产业链高度耦合,特别是汽车与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两大核心产业的紧密互动和深度融合,得以巩固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广东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涵盖产业规划、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包括制订了《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35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00万辆,占全国比重超18%。同时采取了税收优惠政策、车辆购置税减免及充电设施优惠等措施。系列政策赋能覆盖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从研发、生产到消费端,形成了“政策+市场+技术”的协同推动模式,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今年,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对企业将提供真金白银的奖励。对新能源车企给出的“大礼包”里面,最高年奖可达1.5亿元。
“广东汽车产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力度。广东省政府在放开牌照限制、消费补贴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认为。
“智造”出海: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突围
“智造广东”的金字招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变得越来越亮眼。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在加大“智造广东”的含金量。
近年来,广东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车企出海动作频频。据海关统计,去年广东省电动汽车出口累计25.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37.3%;价值403.8亿元,同比增长39.1%。亮眼数据背后,是广东车企从产品出海向技术出海、生态出海的战略升级。当前,广东新能源汽车出口已形成“整车+零部件+服务”的立体出海模式。
车企出海动作频频,“广东军团”整体国际化布局仍在不断加速。海外建厂方面,广汽埃安在泰国、印尼设立工厂,其中泰国工厂年产能达5万辆,并计划在欧洲选址建厂。全球研发网络方面,广汽埃安在全球设立6大研发中心,比亚迪在泰国、日本等地布局销售与生产基地,并形成了东南亚、欧洲及非洲等重点市场的拓展。
“与东南亚的紧密联系,是广东车企出海方面目前最大优势及趋势。”崔东树告诉湾财社记者。在崔东树看来,产业链协同出海,还形成了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升级。公开资料显示,如广汽埃安在泰国带动零部件企业同步布局,形成“整车+供应链”的完整产业生态,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全球化,如孚能科技的动力电池基地支持广州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布局。
而从小鹏汽车在欧洲建立数据中心,强化自动驾驶技术,广汽埃安推进超快充、固态电池研发等举措,都反映了广东新能源车企持续发力技术创新与品牌升级。比亚迪ATTO 3(元PLUS海外版)在泰国连续多月销量第一,也是品牌认可度显著提高的证明。
反向输出,成为了广东多家新能源企业“秀肌肉”的一个特征。包括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以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已向特斯拉、丰田等国际车企供货,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技术和超快充已吸引海外车企合作,计划在欧洲市场推广。在“全栈自研AI体系”加持下,小鹏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已进入欧洲市场,与大众集团达成技术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车。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产品已供应奔驰、沃尔沃等国际车企,并在欧美市场扩展。专注于超快充的巨湾技研,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1000个超充站,并推动XFC极速充电技术进入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可以说,通过产能规模、全球化布局、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使到广东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欧洲工厂落地、智能化技术深化及海外市场本地化程度提升,广东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露 梁罗喆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