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契机,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2025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走入大湾区,在佛山南海桂城正式启动。2025年,迈入第二个五年的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焕然升级,共14个组别27个奖项,全新设立“珍·古道尔青少年自然影像奖”、“新发现”奖等系列奖项,成就更多人“用影像保护自然”的梦想。
本届年赛以“未至之境”为年度主题,重磅开启摄影、视频两大单元,面向全球启动征稿。同时,“未至之境”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精选作品展也将重磅登陆佛山南海桂城街道,从超过15万件年赛参赛摄影作品中精选出10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影像作品进行展出,于5月28日-8月2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赛事合计奖金128.5万
成就更多人“用影像保护自然”梦想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是全球第一个由中国人主办的同类型大赛,现已有全球超过81个国家与地区参与赛事,曾受邀亮相联合国,讲述“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中国故事,相关内容全网传播量超10亿,积累了超过60,000分钟的自然影像、157,125部投稿作品。
作为享誉全球的自然主题影像赛事,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已举办六年。自年赛创办以来,珍·古道尔博士(Jane Goodall)连续六年出任年赛荣誉科学顾问。她作为联合国和平使者、世界著名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以对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黑猩猩进行异常详细和长期的研究而闻名。她十几年的荒野人生,便是对保护自然最好的诠释。在致辞中,珍博士提到“影像有时能讲述一个比语言更有力的故事”,并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将年赛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自然影像赛事是组委会的长期目标。专家评审将与无数热爱自然影像的创作者们,共同推动中国自然影像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大湾区 “未至之境”论坛。
“年赛在佛山落地举办,能激发更多大湾区朋友们将内心的‘未至之境’激活。”著名野生生物摄影师、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成员、年赛摄影单元评委奚志农表示,现在是一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影像记录者。本届年赛和过去的形式完全不同,手机也能拍出佳作。只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把身体俯下去,和昆虫、小草一个视角,你所呈现出来的影像就可能是在过去你从来没有看过的。
从自然赛事到自然影像平台,年赛致力放大自然影像创作的价值,成就更多人的自然影像梦想。今年,年赛将赛事奖项进行全新升级,其中摄影单元设置9个组别,13个奖项,视频单元设置5个组别,14个奖项以及1个全民瓜分奖池,合计奖金128.5万元。
2024年,中国国家地理携手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发起“珍·古道尔青年环境发展专项基金”。在今年年赛中增设“珍·古道尔青少年自然影像奖”,凝聚青年人的创新和创造力量,鼓励全球青少年参与自然影像创作与分享。
过往5年中,年赛有许多“新发现”。2020年,珍稀物种高山棘螈通过骁龙手机实现了首次影像记录,2023年墨脱科考中发现未被国际正式命名的“美冠水晶兰”。为鼓励摄影师、科学家以及自然影像爱好者探索“未至之境”,带来更多见所未见的自然影像,年赛于摄影、视频单元分别增设“新发现”奖,期待有更多的珍贵自然影像作品被人看见。
除此之外,年赛新设视频单元长片组、摄影单元水下世界,升级视频单元抖音特别奖,并发起抖音挑战赛,让更多在各类细分领域有所热爱的自然创作者共同参赛投稿。
首展将于5月28日正式开展
100余件影像作品演绎摄影师与大自然间精彩对话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上,激动人心的生命乐章自38亿年前就已经奏响。从孕育最初生命的大洋深处,到人迹罕至的高山之巅,神奇的生命故事在5.1亿平方千米的自然舞台上竞相上演,永不停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从历届“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的超过15万件参赛摄影作品中精选出10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影像作品,这不仅是一场前所未见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探索与发现的旅程。特别呈现大湾区板块,并选择落点在生态与人文理念深度践行的魅力城市。形态各异的生命在各自的疆域中演绎着自然世界永恒的主题:生存、繁衍、挑战、适应、合作、对抗……而捕捉未至之境的精彩瞬间,是摄影师与大自然最精彩的对话。他们翻山越岭、爬冰卧雪,借助人类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和幸运女神的眷顾,只为在正确的时间来到正确的地点,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珍稀瞬间。
“未至之境” 2025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首展落地佛山。
面对雪豹袭击,原本机敏善飞的大𫛭未选择逃离的原因是什么?在氧气稀薄,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域高原上,为何又是这些生物的乐园?它们藏在连光线都无法抵达的幽暗深海,演化怎样的形态和技能?这些答案都会在本次展览中得到解答。
展览将于2025年5月28日至2025年8月25日在南海桂城正式开放,可通过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公众号预约观展,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一起看见生命的力量。
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表示,这场由中国国家地理精心策划的视觉盛宴,特别设置的“大湾区生态板块”,将成为解码南海的重要窗口。我们期待,以此次年赛为纽带,吸引更多摄影师、创作者走进南海的“山湖江田”,让南海成为自然影像创作的“灵感富矿”;我们更期待与中国国家地理深化合作,将南海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影像枢纽”,让更多高规格展览、国际性生态文化活动在此落地生根,让光影的力量,成为南海走向世界的“生态名片”。
采写:南都记者 李焕怡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