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 蒋蒙 继前期报道聚焦梅林街道从源头治理、空间优化、机制创新等方面“破题”之后,近期,随着“电鸡围城”话题持续引发热议,记者再次回访梅林,发现这里的非机动车治理不仅没有“热度退潮”,反而在实践中不断走深走实,形成了一套“可视、可行、可复制”的治理模式,为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探索出新的路径。
治理的起点,是矛盾“高发点”的精准识别。梅林街道建成区面积虽然有限,却密集分布着13个社区、120余个住宅小区、7个城中村及地铁口、商圈、产业园等人流密集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5万辆。
潮汐应对加分类施策,缓解“最后50米”
面对“车多人多、道窄路密”的现实困境,梅林探索推行“堵点清单+高峰调度”机制,早晚高峰在重点区域设置交安、市容、社区、志愿者、环卫等多方联动值守,实现“人在岗、车入框”,有效控制高峰秩序。
同时,创新设立“外卖专属停放点”。目前已在卓悦汇、佐阾虹湾等商圈划定约135平方米红线区域,统一停放外卖骑手车辆,容量约110辆,有效缓解“最后50米”的秩序压力。
充电设施“扩容升级”,满足充电基本需求
为破解“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安全隐患,梅林推动充电柜、换电柜与充电桩协同布局。截至目前,全街道已建设充电柜269组、接口2296个;换电柜231组、接口2436个;充电桩1333套、接口6014个,合计达10756个充电接口,基本覆盖辖区内约3.7万辆电动自行车的日常充电需求。
城市缝隙“挖潜力”:新增46处停车区、1360个车位
梅林街道坚持“能划尽划”原则,深度挖掘地铁口、高架桥下、绿地边缘、商圈空地等“城市缝隙”,在梅林路、梅华路、凯丰路、中康路等主干道周边增设非机动车停车点共46处,新增约1360个车位。同时,联合社区、物业在热点区域如中粮大悦广场、雕塑家园等增设24处划线区域,扩容车位470个,实现空间“靶向供给”。
街道还积极推动各园区落实“入园入企”原则,设置外卖停放区、装卸区、员工充电区,由园区物业专人维护停放秩序,推动责任下沉、治理落地。
共享单车“瘦身调控”:减量提质释放公共空间
共享单车无序停放也成为治理焦点。为此,梅林街道与美团、青桔、哈啰等企业建立“数据互通+动态调配”机制,实时监控车辆分布,科学调配投放数量。目前辖区共享单车已从高峰期的4300辆压缩至1480辆,减幅超过六成,释放出大量公共空间。
以卓悦汇商圈为例,通过科学测算与动态调配,成功腾出上百个停车位,基本满足周边居民需求,实现“减量换秩序”。
高频巡查专项整治,精准打击“僵尸车”
自2025年2月起,梅林街道启动非机动车专项整治行动,联动职能部门、13个社区、第三方企业与平台企业,每日高频开展早晚高峰联合巡查。截至目前,累计出动17194人次,规整非机动车58351辆,覆盖主干道、地铁口、商圈等12个重点区域。
在执法方面,对违规停放共享单车及“僵尸车”严格清理,累计扣押共享单车1200辆、清除僵尸车595辆,实现由“乱”向“治”的秩序跃升。
治理“末端”,更要控好“源头”。梅林街道联合市监、交警等部门对辖区40家电动车销售门店开展常态化检查,严控“三无”车辆流入市场。
科技赋能治理:构建“人防+技防”双轨系统
为提升治理效率,梅林街道引入AI巡逻车、无人机与视频监控“三位一体”巡查体系,实现重点区域的精准识别与即时响应。无人机每周飞行任务30-40架次,AI巡查车每周派单约180次,案件整改完成率高达90%,为精细化治理插上“智慧之翼”。
全民共建共治:激活“治理细胞”的末端神经
治理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全民“共同行动”。梅林街道积极调动社区、企业、志愿者、行业协会等多元力量,形成“多点联动、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梅林街道联合31家爱心商户推出志愿者优待联盟,志愿者享专项优惠。
在街头,志愿者在地铁口引导规范停车;在社区,楼长、居民、物业联合排查充电隐患;在行业,外卖、快递企业组织骑行规范培训;
在校园,交警进校上“安全第一课”;在园区,召开“入园入企”专项推进会;在商圈,设置外卖专属停放区、增加定岗值守;在校园,创新校园管理方式,开展“头盔佩戴红黑榜”评比机制,带动家校共治。
同时,梅林街道联合福田区交通局对林丰路、林康路、奥士达路等13条道路开展提升改造,增设“机非共板”里程7.6公里,预计新增3.6公里建设计划,推动非机动车道“连片成网”。
治理再升级:从“治一时”迈向“管长远”
梅林街道办主要负责人表示,非机动车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圳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道路资源紧张,停车空间有限。下一步,应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停放空间配置,推动治理标准化、法治化。通过配套设施建设与严格执法并重,对违法停车行为进行处罚,以停车空间倒逼电动车保有量实现合理调控。”
梅林的非机动车治理,既非权宜之计,更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场系统性、协同性、常态化的深层治理探索。一场由“微治理”撬动“精治理”的实践,正在这座城区生根发芽,为超大城市管理注入了切实可感的“梅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