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奥信班” 打“科创牌”东江高级中学扩优提质育人革新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5-05-23 17:08

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浪潮奔涌的今天,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下称“东高”)以一场教育变革回应时代命题。在这里,课本不再是教育的唯一注脚,东高选择将锚点抛向更远方,让教育成为一座桥,连接个体的天赋与时代的脉搏,构建起双轮驱动的育人框架: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为牵引,通过校企共建的“未来科创中心”打破学科边界,以动态管理的“奥信班”重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图片

校企共建科创中心 打造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 

当传统教育模式遭遇人工智能与全球科技竞赛的双重冲击,基础教育该如何重塑自身价值?东高给出了答案。2025年,东高与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联合启动“奥信班”及“未来科创中心”项目,成为惠州首个以信息学竞赛为核心的特色班级。东高校长张正凯表示,合作初衷在于“协同育人,优势互补”——中国电信提供技术专家与前沿资源,学校则成为其教育应用的实践基地。

图片

“奥信班”签约仪式。

奥信班采用“信息学竞赛+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涵盖编程、算法、大数据等前沿内容,并与高校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紧密衔接。张正凯介绍,奥信班师资由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构成,未来还将聘请科学副校长及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物,形成“专精结合”的教学团队。

未来科创中心规划为科普、科教、科创、阅读四大空间,配备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体验区等设施,不仅服务全校,还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学校计划举办暑期营、周末工作坊等活动,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学人才培养链条。“我们希望扭转本地学生赴广深求学的现状,让优质资源留在惠州。”张正凯表示。

图片

东高校园图。

东高对科创教育的探索,正从班级创新升维至区域教育生态重构。学校明确三大目标:打造惠州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惠州市青少年AI人工智能培养基地、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三大基地,并计划将科创课程逐步渗透至普通班级,让科学思维“润泽每一位学生”,惠及惠州全市的青少年。

提质与扩招并行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近年来,东高的显著成绩备受瞩目。过去十年,在仅有的10届高考中,学校连续10次斩获惠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面对未来,张正凯提出三大抓手:升级教学设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生源结构。其中,奥信班作为特色项目,通过第一批志愿录取选拔有数学、物理优势的初三毕业生,结合动态管理机制,形成良性竞争生态,持续巩固办学优势。

图片

东高第十三届心理活动节暨第五届生涯游园会。

在“守正创新”的探索中,东高将办学理念从“源深行远”拓展为“源深行远,润泽生命”,融入对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的关注。张正凯解释:“教育应如水般润物无声,既坚守育人初心,又与时俱进。”此外,学校提出“如水品质、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现代公民的12字培养目标,通过挖掘惠州本土文化,厚植学生的家国认同与人文底蕴。

图片

职业生涯游园会上,学生拿着简历参加岗位应聘。

在师资配置上,学校将招聘一百余名新教师及骨干教师,确保教育资源与扩招规模同步优化。东高创新推行“全员导师制 成长共同体”,要求每位教师担任学生导师,构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网络。同时,学校设立校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9名领航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名师带新师”机制,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张正凯强调:“硬件与师资的双重保障,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图片

“成长共同体”启动仪式。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东高以硬件扩容为支点,撬动育人模式系统性升级。张正凯介绍,学校计划于2026年9月正式启动扩招,三年新增1500个学位,并于今年开始同步推进两栋教学综合楼、宿舍楼建设,建成后全校可实现“一栋教学楼对应一个年级”的精细化布局,硬件设施将满足5000余名学生的教学与生活需求。扩招不是终点,是东高教育提质的新起点。

从扩招提质到科创育人,从守正创新到辐射区域,东江高级中学正以清晰的战略布局,回应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张正凯用一句话概括东高的愿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考上好大学,更要让他们成为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的终身学习者。”在这所东江畔的校园里,教育的活水正奔涌向前。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方 通讯员 张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