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李伟苗 日前,以“从‘新’出发,‘脉’向未来”为主题的2025脉络能源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新产品发布会在广东珠海举行。会上发布了“玄玉系列”“素笺系列”及“慧光系列”三大创新产品,可匹配多种光伏应用场景,为“光伏+”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广东脉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暨南大学与国家人才工程入选者、暨南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麦耀华教授及其团队,以大面积钙钛矿电池制备关键技术等成果作价投资创办的企业,也是暨南大学实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据介绍,“玄玉系列”光伏产品光电转化效率突破19%,具备优秀的弱光性能和极低的温度系数,能在实际使用中实现更长的发电时间和更大的发电量;其低电压产品可优化光伏系统设计,降低系统成本。“素笺系列”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转化效率最高的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0.5平方米转化效率达17.38%,1.56平方米转化效率达16.2%;厚度仅1mm,弯曲半径小于100mm,每平方米重量仅2.25kg,天然适用于便携式移动能源。“慧光系列”为智慧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工厂、智慧医疗等物联网应用场景设计。在室内光源条件下光电转换效率可达40%,可满足低功耗设备需求。
麦耀华表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公司的发展得益于以硕博为主的年轻研发团队。人才输送方面,高校有着天然的优势,公司吸纳了不少暨大的毕业生;依托校企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在一线企业学习,真正将所学知识与产业化相结合;毕业后,学生再回到暨大孵化的企业工作。这开拓了一条人才培养-输送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缩短创新型人才成长路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