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青 5月23日上午,广东法官协会组织开展的首个“青少年普法研究联系点”在深圳市光明书院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一场由省、市两级法官协会共同举办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当天,法院法官通过真实案例演绎、情景问答、音乐快板等方式,为全校师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广东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万国营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为破解青少年普法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广东高院以“普法+研究+文化+实践”,在全省范围内选取办学特色鲜明、普法需求迫切的学校作为首批青少年普法研究联系点。
除光明书院外,涵盖城乡、兼顾不同教育阶段的广州、粤北、粤西等3地中小学也同步纳入首批联系点体系。
根据广东高院部署,下一步各联系点将由法官定期入校开设“法治实践课”,结合校园欺凌、网络犯罪等热点问题定制普法内容;共建校园法治文化长廊、模拟法庭等阵地,推动法治教育与德育融合;设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室”,前置化解纠纷并提供心理干预、家庭教育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形成“预防-保护-修复”全链条机制。
“如果遭遇同学恶意传播隐私视频,该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光明书院普法讲座现场,光明法院光明法庭庭长、光明书院法治副校长李晓霞,以一起起涉未成年人案例为切入口,采取案例回放、现场提问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身临案情。
活动现场,来自深圳中院老法官文宣队、光明书院学生合唱团还分别带来了音乐快板《说宪法》和《宪法伴我们成长》等节目。
“这次沉浸式体验让法律条文‘活’了起来,学生们的代入感显著增强。”光明书院副校长李富明告诉记者。
广东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法院将联合教育部门建立“一校一档案”,梳理校园高发法律问题,研发分级普法课程包。
要依托联系点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调研,针对预防低龄犯罪、打击校园贷、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等难点,全力构建“法治校园”建设新样本、新模式,以司法之力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