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说|文旅、潮玩、科技…广东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5-24 13:09
图片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启幕。当天下午,在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简称“广东影视政策15条”),围绕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影视扶持激励机制、完善影视产业体系等九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

“广东影视政策15条”明确,支持影视IP在地文旅转化和衍生品开发,增强长尾效应,并持续开展“影视+”相关活动。广东要如何做好影视IP的转化和后续开发落地,怎样发力布局“影视+”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并打造影视消费新场景?下面,南都娱乐将以数据为切入点,结合多位业内人士与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

1

政策体现广东影视产业发展思路的成熟与前瞻性

“广东影视政策15条”发布后,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关于影视IP的打造,以及影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样引起广泛热议。

“我认为,这一政策的提出,体现了广东影视产业发展思路的成熟与前瞻性。”经济学家宋清辉这样告诉南都记者。同时,他还建议,要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广东还能从以下方面下苦功:一是深度挖掘取景地文化内涵,不只是还原拍摄场景,而要将影视作品与取景地深厚的岭南历史、风土人情、非遗技艺等深度融合。二是在影视项目策划和制作早期就同步考虑衍生品开发,从而将IP形象、道具、场景等设计元素融入产品中,以实现内容与产品的同步营销和发布。三是鼓励粤港澳三地影视机构共同开发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影视IP,以实现IP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图片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叶志海表示,广东此次重磅发布影视政策15条,其中对影视IP文旅转化和衍生品开发的明确支持,充分彰显了其对影视产业战略价值的深度认知与系统性布局,标志着广东对影视发展的重视程度已提升至新高度。这一政策突破不仅是对市场规律的精准把握,更体现了将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强省建设核心引擎的决心。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影视产业大省,这样力度的政策体现出政府对广东影视继续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这种信心也会传递给影视及相关行业,必将提振市场士气,激发出更多活力!”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胡辉同样为政策的出台点赞。他在接受南都采访时分析,这条措施释放出的信号强化了政府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的接轨,广东作为旅游大省,玩具和游戏产业发达,影视+的广度和深度都潜力极大,未来大有可为。

深圳市大白影业有限公司是深耕广东的影视公司,多部作品曾在广州、佛山三水、东莞等地取景拍摄,其创始人、《残香无痕》《异乡来客》制片人白小白也高兴地对南都记者表示,广东“真金白银”的扶持奖励政策为影视行业注入了信心与活力,同行们都很兴奋。

2

广东影视+文旅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五一前,广东发布了“跟着影视去旅行”十二条主题旅游线路。

图片

去江门吃高启强、安欣同款的猪脚面,到中山玩以《破冰行动》为原型的剧本杀,在南海影视城体验《十月围城》中的追逐快感……这十二条影视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起影视拍摄地、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让游客既能深入感受影视作品背后的故事与电影文化内涵,又能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广东出游新选择。

影视+文旅是一对天生的默契搭档。一方面,影视作品能拉动文旅消费,能为拍摄地、取景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客流;另一方面,广东也有不少地方主动发力,提前部署,以优厚的政策、贴心的服务与便捷的区位,吸引影视公司与影视项目的落地、深耕、发展。

在今年3月的在第29届香港国际影视展广东优秀电影项目发布会上,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诚邀业界同仁共赴“影聚增城”之约,详细推介了增城影视产业的七大优势——发展潜力好、区位交通好、生活环境好、影视生态好、影视作品好、产业平台好、服务保障好。

图片

资料显示,在增城,侨乡、水乡、古村落等多元场景构成“天然摄影棚”和“全域取景地”,《一闪一闪亮晶晶》《转念花开》《计划有变》《回农村干大事》等一众佳作在此取景拍摄。目前,增城已建成1978电影小镇、宝盛国际创新中心、广州低碳总部园等多个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广州猫眼、广东联瑞木马、广州千鹿影业等625家影视企业及工作室,2024年增城本土影视企业出品的电影票房更是超过了22亿元。

下一步,广东要如何发力影视+文旅?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编剧、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鹰表示,广东应大力促进影视IP在地文旅转化,将影视剧中的元素,如场景、故事、角色等,与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影视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例如将影视拍摄地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参观剧中的场景,感受剧情氛围。“当然,前提是要有非常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我们也不能坐等有了好作品才搞文旅转化和开发衍生品,而应该靠前介入影视项目,甚至是同期打造有潜力的项目。这方面,广东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如黄埔军校系列项目、赤坎镇项目,《让子弹飞》拍摄地项目等。此外,已有的IP可以再开发,比如可以重拍《三家巷》,可以拍《新雅马哈鱼档》。”他这样分析。

图片

华南师范大学电影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粤产电影《坪石先生》导演甘小二同样强调发展影视+文旅需要有好的作品作为前提。他表示,好的作品是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之后才能有好的文旅开发,以及其他后续衍生产品开发和产业联动的可能性。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也指出,爆款影视确实能带来一时的流量,但影视要和文旅深度结合,就不能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游览,而应该沉浸式让游客玩起来,成为剧中人、戏中人,尤其是针对年轻人,既可以用“跟着团长打县城”这样的群体性参演,也可以有全城剧本杀、全景区剧本杀式的第一人称视角,这样才有可能将爆红转化为长红,带来实实在在可持续的效益。

图片

要有好作品,也要有好的文旅资源。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梁增贤告诉南都记者,爆款影视、动漫等确实能为景区、取景地等带来一时的流量,但这只属于短期的营销行为。景区、目的地本身能否保持引流之后的高峰增长,将取决于自身的核心系物的建设和体验的一种提升。广东的景区、文旅资源要高质量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到提升景区体验,需要潜心苦练内功、提升体验,否则,爆红后也难以留住旅客。

白小白同样希望政策出台后,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眼球。她表示,广东可以从“资金扶持+内容开发+人才培养”等维度进行开拓和创新,打造岭南文化IP,促使IP周边开发多样化。同时,深化“影视+文旅”,场景活化,依托广府、客家、潮汕等文化资源,保护骑楼、碉楼等特色建筑群,打造沉浸式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3

微短剧+千行百业,广东资源丰富

“跟着短剧去旅行”“短剧+千行百业”在广东同样大有可为。“微而精、短而美”的微短剧要如何打造好IP,如何与相关领域联动发展?一起听听业界的意见。

图片

宋清辉表示,短剧在广东影视+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由于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试错成本小,可以作为孵化新IP的试验田。一些有潜力的短剧IP,未来可以开发成长篇剧集、电影、动画,甚至进行文旅、潮玩等跨界联动。另外一方面,短剧以其快节奏、强情节、碎片化的特点,非常适合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成为宣传广东文旅的有效工具。“跟着短剧去旅行”更可从多方面展示广东优势,突出广东特色:第一,大力挖掘特色场景,例如丹霞地貌、海岸线风光、喀斯特地貌等这些独特自然风光;第二,融入广东特色文化。特别是在美食方面,应结合早茶、糖水、烧腊、海鲜等广东特色美食,在短剧中展现吃货探店、寻味之旅的故事情节;第三,可结合爱情题材短剧,选择具有浪漫氛围的景点,吸引情侣打卡,创作出诸如“我在广东等你”等浪漫短剧。

胡辉也告诉南都记者,广东完全可以打造千行百业+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微短剧、美食+微短剧等非常多的融合样态!广东这方面的条件、资源充足,相信这次政策落地会进一步激发我省影视和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想象和创新空间。

图片

张书乐则指出,短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新形式,同样可以成为广东文化传播的尖兵。只不过,需要围绕剧情去植入,成为推动剧情的道具,就如黄飞鸿影视中醒狮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那般,让人记忆深刻,且一招一式都有广东风味。

4

影视+潮玩,深挖粤式独特IP

中国潮玩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从产业规模来看,2023年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总价值约为600亿元,占全球潮玩市场的20%左右。从增长趋势来看,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4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3%。相关报告更预估,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1101亿元。

图片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传统玩具制造大国,生产制造全球约七成的玩具。全球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和近85%的中国潮玩更是“东莞制造”。

图片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旬,国内玩具制造相关现存企业达6.76万家,其中超四成位于广东省,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2024年实现玩具出口额为148.11亿美元。从今年注册量角度来看,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3770家相关企业,其中58.97%新注册企业来自广东。

近年来,TOPTOY等潮玩品牌与《甄嬛传》《庆余年》等爆款剧合作,《乡村爱情》推出“土潮”版盲盒,《山河令》和Rua娃吧合作等周边衍生品都大受欢迎……广东如何发力影视+潮玩,如何进一步开拓影视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品呢?

叶志海建议,在衍生品开发领域,广东可借鉴《熊出没》系列的全产业链运营经验,依托东莞“中国潮玩之都”的产业优势,建立“影视 IP + 本土设计 + 智能制造”的衍生品开发体系。例如,针对粤产动画《落凡尘》中融合牛郎织女传说的东方美学元素,可联合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开发限量版潮玩手办,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 “广式国潮” 的全球输出,还可以结合广东各地的“乞巧”非遗文化,进一步开发文旅项目。

图片

“谷子经济,不一定只是二次元衍生,也可以是影视衍生。”张书乐这样告诉南都记者。在影视、游戏中出现的服装、饰品,未必只能是cosplay的专属,一样可以成为街头服饰。尤其是在一些二次元气息浓郁的街区,服装主要销售市场群,更可以成为年轻人“一年四季乱穿衣”的打卡点,让 大家穿着“戏服”逛街,成为广东的新街景,这也是一种潮玩,而且和被受众收藏在家里、销量不错、二次传播有限的潮玩相比,“这是能在街头呈现的潮玩,一种差异于日式二次元玩法、专属于广东的潮玩体验”。

宋清辉则强调,需要关注有潜力、有独特故事和人设的中小体量的广东影视动漫IP,它们可能更容易在潮玩领域做出特色。此外,设计理念也应大胆创新,例如可以将潮玩设计与广东特有的醒狮、粤剧脸谱、广式点心、骑楼、小蛮腰等文化符号结合,推出具有“广东味”的潮玩。优质广东影视IP推出更受欢迎潮玩产品的策略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策略则是应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消费习惯、审美偏好和购买力,唯有如此才能够根据不同IP受众定制潮玩产品。同时还应与国内顶尖的潮玩设计师、工作室合作,以确保潮玩产品的设计感和制作工艺达到较高水准。

图片

成立于2022年的广东潮流文化IP品牌引力熊已和TOPTOY等推出联名盲盒,并在深圳、广州、苏州、澳门等城市举办了多场落地活动,其创始人叶俊国告诉南都记者,在做好自己的作品,运营好引力熊这一IP的同时,如果未来能与广东的影视公司,与广东的影视作品合作,将是无比荣幸,也期待共同发力,一起讲好广东故事。

5

发力影视+,离不开科技赋能

发力影视+,打造影视新消费场景,同样离不开科技赋能。

中山资深导演阿K曾在广州、韶关等多个省内城市拍摄文旅宣传片,目前他也借助AI和音乐,希望为故乡的文旅发展出一份力。他对南都记者表示,最近在苦练AIGC动画技术,希望利用这一成本更低、更能展示想象力的AI动画,再结合自己的原创音乐,去为中山的知名景点、美食等文旅资源打CALL。“目前歌已经写好了,关于中山特色美食的,下一步就要做好动画,合成后就可以发布,能用自己擅长的技术和创意,提升沉浸体验感,为家乡的文旅出一份力。”阿K说道。

图片

叶志海提议,可通过 AR 技术重现《白蛇传・情》等作品的经典场景,同时引入广式早茶、醒狮表演等体验环节,让游客在光影与味觉的交织中感受岭南文化的多维魅力。

宋清辉也告诉南都记者,这些科技新领域可能成为广东影视产业长尾效应发展的新引擎。首先是元宇宙影视,例如玩家可以在元宇宙中扮演影视角色,参与IP故事的创作和延续。还有是AI辅助创作与生成。简言之,AI技术可以在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场景生成、后期制作,甚至营销传播等各个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探索新的创意边界。

统筹:贺蓓

数据采集分析、采写:南都记者 陈泽然

制图:何欣

数据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2030年中国潮流玩具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天眼查、《南方日报》等媒体公开报道

编辑:陈泽然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重磅发布文化产业六大“政策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