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耀五载法润鹏城 龙华区举行“民法典宣传月”活动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华大件事
原创2025-05-24 21:00
图片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 覃晓虹 2025年5月是全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5月22日上午,深圳市“民法典宣传月”主题活动暨“益企普法圳在赋能”专项行动龙华行在深圳民法公园举行。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小文,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区长雷卫华、副区长林荣出席,市司法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和龙华区普法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普法工作者、市民群众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法治+AI”:科技“典”亮法治新星

在活动现场,蒋小文、雷卫华为龙华区首届青少年AI法治视频创作大赛的获奖学生颁奖。现场领奖的学生兴奋地说:“第一次尝试以AI创作普法视频,既学习了法律还能提高AI技能,太有意思了!”此前,龙华区普法办联合区教育局共同开展了首届青少年AI法治视频创作大赛,鼓励中小学生熟练运用AI技术展现法治精神。大赛历时60多天,线上线下发动了122所学校近20万学生参与,收到了219部作品,经严格评审,最终评出了18部获奖作品,作品巧妙地融合了AI绘图、智能配音、算法生成剧情等技术,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法治故事,是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数字提案”,展现了青少年对法治建设的深刻思考与数字创造力。

接下来,龙华区将持续开展“法治少年π”行动,通过“法治+AI”“法治+非遗”等多元创新的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激发青少年学法守法的内生动力,推动青少年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习惯养成。

“法治+非遗”:非遗助力法治深入人心

上午10点,“法治文化非遗体验区”里剪纸、版画等长桌旁已经围满了小朋友。龙华区非遗传承人谭琴手持银剪,正在教小朋友体验剪纸非遗技艺,随着剪刀游走如鱼,龙华的法治IP“华仔”逐渐显现。非遗老师们以版画、剪纸、麦金画、金箔画四大非遗技艺为载体,通过“法治作品展陈+沉浸式手作体验”的形式,将传统非遗技艺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现场群众跟着变身为“法治非遗匠人”,一笔一画、一雕一琢、一剪一刻,共同邂逅一场非遗与法治的“双向奔赴”,开启一趟沉浸式非遗法治文化体验之旅。

“这些作品让法律‘活’了起来!”参观者李女士指着一幅展现遗嘱继承主题的剪纸作品感叹,“传统艺术与民法典相结合,比单纯读法条更触动人心。”

“法治+文旅”:文旅推动法治浸润民心

活动中,发布了龙华区首条“法治漫游——法治文化浸润之旅”精品旅游线路,串联了深圳民法公园、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展馆、民法博物馆、龙华婚姻文化体验馆、深圳市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龙华区安全教育基地等核心打卡点,通过场景再造、互动体验等方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文旅动线,将民法演进、婚姻家庭文化、调解文化内涵、食药安全管理等主题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探索旅程,构建出“观-学-用”立体化的法治教育场景,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追溯法治脉络、体悟法律温度,借助体感交互破解生活可能遇到的法律难题。

“法治+游园”:创新引领新时代法治风尚

当日在民法公园还设置了普法集市、法治游园会、法律邮局等别开生面的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参与其中,纷纷手持“法治护照”,通过游戏闯关、打卡集章兑换民法博物馆的定制文创产品。民法博物馆旁的法律邮局更是全场焦点。“在民法博物馆听完法治的典故,再邮寄给好友分享,还可以在明年5月回到民法博物馆查收属于自己的法治记忆,这样的学法方式浪漫又深刻。”市民王女士手里拿着刚领取的民法公园明信片,盖上了民法博物馆特制邮戳,正在法律邮局边排队寄出“法治约定”。

这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向群众传递了浓浓的法治温情,推动法治文化深入基层,让民法典知识深入人心。

“典”亮营商路,普法益企行

“今年‘民法典宣传月’恰逢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我们将以‘民法典进企业’为重点,紧扣企业痛点,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合规经营。”龙华区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普法办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启动了“益企普法 圳在赋能”专项行动。据介绍,龙华区为期一个月的“‘典’亮营商益企行”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正是主动落实此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届时,将推出“法律创造价值”“法治问诊·普法送策”“龙企出海·法护启航”“金牌HR”等特色普法活动,龙华区司法局联合团区委、工商联等单位,开展“法企面对面”座谈交流,推出“会诊式”专业检查单和“菜单式”法律服务单,送上个性化的“法治助企”礼包,结合民法典宣传,引导带动各方力量参与涉企普法,让企业真真切切感受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