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群在茅洲河上空排列出腾飞的龙形轨迹,当省级非遗龙舟赛的鼓点与"十五运"的节拍在河面共振——5月24日,2025 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在燕罗街道挥出大湾区系列龙舟赛“首桨。24支来自大湾区各地的龙舟队破水而出,在水清岸绿的茅洲河道上演浪尖上的速度与激情。这场融合了非遗传承与科技炫技的赛事,不仅让龙舟文化在智能制造的光影中焕发新生,更以飞溅的浪花为墨,在湾区腹地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活力画卷。
24支龙舟队在茅洲河上竞渡。
作为今年粤港澳大湾区首场省级龙舟赛事,共吸引了24支队伍参与。最终,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中国香港女子龙舟代表队、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分别摘得湾区男子组、湾区女子组、深圳组的桂冠。
据悉,这已是燕罗街道承办的第五届茅洲河龙舟赛,从赛事保障到文旅融合、科技助力,每届赛事都秉持“向新而行”的理念,为广大龙舟爱好者打造更优质的竞技舞台,带来更具舒适度的观赛体验。现如今,茅洲河龙舟赛已然成为燕罗街道展示“湾区芯城”崭新面貌的一扇窗口,向外界递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24支队伍巅峰对决
展示大湾区顶尖龙舟水平
河面之上,战鼓待擂,群舟待发。随着发令枪响,各参赛队伍如离弦之箭飞驰而出,河面瞬间水花四溅。鼓声震耳、船桨击水、龙头齐进,龙舟健儿们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每一桨的划动都凝聚着团队的力量与智慧,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呐喊,都是龙舟精神和宝安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岸边的观众也被这份激情所感染,加油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持续点燃竞赛氛围,与燕罗湿地公园的悠悠绿景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融合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的最美画卷。
经过精彩激烈的角逐,在代表着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实力的湾区男子组赛事中,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凭借出色发挥夺得冠军;中国香港女子龙舟代表队则在湾区女子组中锋芒毕露摘得桂冠。深圳组赛事中,东道主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继续迈步向前,三度卫冕。
“我们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茅洲河龙舟赛,今年竞技水平再次提升,我们仅仅领先了亚军队伍0.003秒。”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领队廖长亮表示,队伍常年“征战”世界各地,茅洲河赛道无论是周边环境还是宽度,都比较适合赛龙舟。
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合影。
“上次参赛我们与冠军失之交臂,经过今年的训练,我们终于如愿!”中国香港女子龙舟代表队李朗怡难掩喜悦。她表示,“龙舟文化”是队员们凝聚在一起的动力源泉,在场观众的呐喊加油声给予了大家动能。“希望有更多机会参加大湾区的龙舟赛事,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再次卫冕的秘诀就是付出更多的努力,正如我们队伍的口号:‘塘下涌团结一致必成功’。”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黄业民表示,小时候茅洲河是条臭水沟,如今却成了龙舟竞渡的生态画廊,成为宝安向世界展示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小时候不敢相信,长大了能在这条母亲河上、能在家乡划龙舟。”
以赛事“引客” 以文旅“留客”
赛龙舟,是镌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文化密码,宝安赛龙舟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仅承载着先民与水共生的智慧,更在茅洲河治水蝶变后焕发新生。
而在这场传统与科技交织的盛会中,最富仪式感的环节莫过于龙舟“点睛”,无人机化作灵动的“信使”,它们载着象征吉祥如意的点睛笔飞向舞台,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科技元素的完美融合。随后,运用仿生飞行技术的无人机为观众送上《飞龙在天》的表演,它们在茅洲河上空盘旋起舞,勾勒腾龙之形,既是对龙舟精神的礼赞,也是智能制造与低空经济的精彩展示。
无人机在茅洲河上空盘旋起舞,勾勒腾龙之形。
当龙舟健儿在河面挥桨击水的呐喊尚未消散,河岸的“体育+文旅”已拉开帷幕。近年来,燕罗街道积极推动“体育+文旅”共同发展,主动将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入茅洲河龙舟赛等体育赛事,并持续“向新而行”。
赛事现场还设置了“文化集市”。
赛事期间,观众凭票可以在前海HOP天地、深圳BREWTOW啤酒小镇、万悦格兰云天大酒店等宝安全区范围内的34家酒店、7处娱乐场所、25家餐饮商圈享受多重专属折扣,在畅享龙舟赛事激情的同时,开启湾区文旅消费新体验。
同时,燕罗街道以龙舟赛为契机,积极向游客推介一条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特色文旅线路。在这里,游客可漫步燕罗湿地公园、打卡茅洲河碧道之环,穿梭于燕川古村岭南建筑群,还能走进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感受燕罗独有的红色记忆。5 月正值百年秋枫林花期,向往山野之趣的市民也可前往罗田森林公园,尽揽自然风光、尽享森氧乐园。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