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又振臂疾呼了!
一场以“求是”为刃,剖开行业真相的对话,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阵痛”与破局路径。
魏建军近年因多次精准预判行业趋势,被称为“车圈预言家”,其观点屡次被政策与市场验证。
同时,对于行业乱象,他感到痛心疾首,以“行业医生”姿态直击乱象,进行核心批判。魏建军的言论并非单纯“炮轰”,而是基于对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刻洞察。
人间清醒:行业现实主义的“预言家”
在汽车行业深陷价格战、资本狂欢的2024年,魏建军多次公开抨击“内卷式竞争”,直言“靠补贴堆销量、靠低价抢市场,走不长远”。他甚至预言:“价格战后遗症将持续六七年,最终会摧毁行业根基。” 这一判断在2025年得到印证——高层明确将“内卷式竞争”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政策风向与魏建军的呼吁高度一致。
更早之前,魏建军还曾精准预言行业乱象:例如,他反对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自动驾驶”,强调“辅助驾驶不能喧宾夺主”。2025年4月,工信部出台文件整顿智驾夸大宣传,足以印证其观点。
他曾经批评“隐藏式门把手”,认为这种新能源汽车趋之若鹜的时尚设计,实际上“对风阻贡献微乎其微,且存在安全隐患”。3天后,高层立项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范行业标准。
他警告倒闭车企的“烂尾车”问题,抛出“二手车跟废铁价一样”观点。随后威马、高合等品牌退市,车主面临售后无门、残值暴跌的困境。
这不是巧合,更非乌鸦嘴。魏建军的清醒,源于他对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在他的名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深入民心——汽车不是快消品,企业必须盈利才能持续投入研发,否则终将伤害消费者。
坚守热爱35年的老汽车人:长期主义的“孤勇者”
从1989年接手负债200万的长城汽车工业公司至今,魏建军从未离开造车一线。说他是中国车企老板中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当之无愧。在行业普遍追求“弯道超车”时,他坚持“造车是马拉松,比拼的是持久力,而不是短期速度”。
人们可以看得到,这种长期主义体现在:
拒绝跟风增程式技术,坚持自主研发Hi4混联架构,优化能量效率。
果断停产亏损车型(如欧拉黑猫、白猫),聚焦高利润产品,确保企业健康运营。
连续四年未完成销量KPI,却坚持“放弃无意义的销量,保住利润”。
即使是在2020年销量辉煌的时候,人们还记得他那句灵魂拷问:“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如今,答案清晰可见——不是靠资本泡沫,而是靠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去年依然是国内能保持赢利的极少数车企之一。
坚持说真话,经常被误解:用锋利守护秩序
网上针对魏建军的讲真话有一种说法,说他“把别人的灯吹灭了,你自己也好不了多少,图啥呢?”对此,魏建军直言不讳:“吹灭别人的灯,关键是什么灯,它要是鬼灯我一定要把它吹灭了,让这个行业得到健康的发展。只要这个行业得到健康发展,不要为中国制造抹黑,我觉得挨两句骂也值。”
“0公里二手车乱象破坏市场规则" 是市场畸形竞争的缩影。”魏建军揭露了“0公里二手车”现象,即经销商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以冲刺销量,再通过二手平台低价出售。这种做法扭曲市场数据,误导消费者,并加剧行业恶性竞争。 该现象反映车企和经销商为短期KPI牺牲市场诚信,长远来看会削弱品牌信誉,破坏二手车市场秩序。魏建军呼吁加强监管,打击此类“数字游戏”。
“对用户应实事求是,不能过度宣传,诚信缺失的行业乱象。”魏建军批评部分车企夸大续航(如标1200公里实跑600公里)、虚假营销等行为,认为安全和质量必须用成本保障,而非靠“话术”欺骗消费者。魏建军主张车企应坚守诚信想,过度宣传损害消费者信任,尤其在国际市场可能引发对中国品牌的整体质疑。
虽然汽车行业不乏龙头企业,但魏建军发出警告,部分车企依赖资本输血、虚假繁荣,可能会引起爆雷风险。例如,某些新势力品牌销量增长却持续亏损,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导致“烂尾车”和用户权益危机。无疑,汽车行业需警惕“PPT造车”和过度金融化,监管应加强审计,防止系统性风险。
眼里容不下沙子,随之而来的是不吐不快,使他被贴上“怼人”的标签。但时间可以证明,他的锋利并非针对个人,而是对行业乱象的零容忍。正如他所说:“造假者不应该上牌桌。”
坚守质量安全底线的造车老板:让“求是”成为方法论
不仅是“说真话的人”,魏建军更是“做实事的人”。
他会身先士卒,亲自极限测试产品。从零下40摄氏度的漠河到海拔5000米的高原,都留下了他带队验证车辆可靠性的背影。
他坚持严控品控标准。长城35年积累超120亿公里行驶数据,建立起全链路验证体系。
他拒绝减配降价。在行业普遍“偷工减料”时,他强调“低价不应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
他的底线思维,让长城在2024年成为单车利润最高的中国车企,达到了1.03万元/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他魏建军看来,"降价十万如何能保证质量?" 他指出,价格战的毁灭性后果。例如某些车型价格从22万降至12万,这种大幅降价必然导致质量缩水,因为工业产品的成本与质量直接相关。他强调,车企为应对价格战,可能通过降低零部件标准、简化生产工艺甚至“偷工减料”来压缩成本,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利益。例如,部分降价车型在三年后残值率暴跌5%-8%,且维修成本激增。
价格战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破坏行业生态,削弱企业研发能力,最终由消费者承担质量隐患。魏建军呼吁行业回归“技术驱动”而非“价格内卷”的竞争模式。
全球化时代的秩序捍卫者:规则输出与国家形象建设
在魏建军看来,汽车出海是国家软实力的输出,而非简单的商业扩张。
他推动“ONE GWM”全球战略,统一品牌形象,避免“内耗式出海”。 强调“国际认可度”,要求产品符合全球标准,而非仅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汽车出海近年虽然声势浩大,但魏建军仅打3分,因为他觉得海外市场仍以“产品”而非“品牌”立足,且存在本地化不足、文化融入欠缺等问题。“中国汽车融入全球不能投机取巧。" 魏建军谈及长期主义与全球竞争问题,强调全球化需尊重规则,避免“零利润倾销”等短视行为。中国汽车要真正成为全球品牌,需在技术、服务、文化认同上深耕,而非依赖低价策略。业内人士认为,长城汽车采取本地化生产、研发的“生态出海”模式,属于正面范例。
魏建军相信,中国汽车品牌的终极竞争力,不是价格,而是规则、技术与信誉。
在当今功利、浮躁的汽车行业里面,魏建军更像一位“守夜人”,用理性对抗狂热,用长期主义对抗短视投机。他的预言一次次应验,他的坚持一次次被验证——真正的企业家,不是迎合时代,而是定义时代。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