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万亿级赛道叠加,空天经济引擎如何驱动深圳“航天梦”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5-25 23:32

万亿级市场或有新引擎。5月24日,“卫星通信赋能无人机应用解决方案研讨会”在深圳落地,多名科研专家聚焦低空经济与卫星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并在深圳发布国内首个“卫星通信赋能无人机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也建立战略同盟。研讨会由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与北京星途智联等业内主办。

图片

在本次研讨会上,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两大万亿级赛道的叠加与融合成为焦点。中国如何加速探索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的技术融合?深圳又如何在“空天经济”这个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中抢占制高点

“20+8”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

一批“星”势力撑起深圳“航天梦”

近年来,“卫星互联网”热度持续飙升。什么是卫星互联网?离大众还有多远?在本次研讨会上,有专家一言以蔽之: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卫星就是移动的“基站”。在没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况下,利用卫星信号,也可以支撑电力巡检、应急保障、探险越野等任务。

去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7月,工信部《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深圳官方也动作频频。去年3月,深圳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是此前“20+8”产业集群的“升级”版,《实施方案》特别新增了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旨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政策加持下,卫星互联网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据中信证券预测,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有望迎来万亿元市场规模。而随着卫星互联网、空天网络,包括遥感、导航等的应用,有业内估计整个市场向万亿甚至十万亿元发展。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深圳一直拥有“航天梦”。早在200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深圳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2016年,亚太星通在深圳成立,其参与设计监造的“深圳星”在2020年成功升空,成为世界上首颗为移动载体通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目前“深圳星”入网端站总数已超过2.6万个。

图片

亚太星通总裁李杰

深圳当前也拥有一批“星”势力。记者注意到,在“2024深圳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上,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钟海表示,深圳将在微小卫星研制生产、高通量卫星运营、卫星终端及芯片等领域加大布局,大力支持商业航天创新资源聚集发展,携手企业、机构、人才推动空天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空天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芯片制造的聚集地、卫星终端应用的示范地。

“无人机之都”动能充足,

一季度增长近5成,链上企业超2000家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则是另一个关联赛道,也是国家级战略,目前正向万亿元级蓝海挺进

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测认为,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作为“无人机之都”,深圳正在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深圳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相关行业协会介绍,深圳拥有无人机上中下全产业链,整机制造及链上企业高达2000多家,无人机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有全球70%的消费类无人机市场及40%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2025年一季度,深圳无人机产业增长率达到48%,保持强劲增长动能。

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杨金才认为,深圳是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祥地,是民用无人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中心,同时也是资讯中心。

突破无人机信号“盲区”,

卫星通信破解低空经济痛点

不过,行业痛点也随之而至。随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级,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能源巡检、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研讨会上获悉,截止目前,我国无人机注册量130万家,存量市场预估在400万架,每年新增在50万架,无人机机场每年新增4万台以上。然而,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当前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难题——无信号区域的动态高清视频回传与稳定通信。  

技术人士解释,传统通信网络受限于地面基站覆盖范围,难以满足无人机在戈壁、沙漠、山区等偏远场景的作业需求。而卫星通信虽具备广域覆盖优势,却长期面临传输成本高、时延长、设备笨重等商业化瓶颈。卫星通信成关键引擎。记者了解到,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加速推进,各种商用轨道卫星密集升空,为低空经济与卫星技术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在本次研讨会上,多方共建的“赋能无人机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首次发布。该方案由亚太星通提供高通量卫星资源及运营服务,网翎主导技术研发,并联合一批产业链伙伴打造。 

方案有何亮点?技术人士认为,针对无人机视频回传中的卫星链路卡顿、流量消耗过高及多场景适配难题,提出多个技术解决方案,填补了无人机行业在无信号区域通信的长期空白,也标志着中国在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融合领域迈入全球领先行列。

硬件层面,当天亮相的“网翎卫星上网机”值得关注。从相关参数看,该卫星上网机设备整机体积大小不到一个登机箱,可实现单人携带。防护等级为IP67,客适应高原、极地等恶劣环境。工程师称,其内置自研芯片,把传统便携站的大厚重设计变为了小薄轻的形态。

图片

网翎副总裁杜滨泉

 “低空经济不仅是飞行器的竞争,更是通信网络、数据智能与生态协同的较量。”网翎副总裁杜滨泉在深圳表示,“随着无人机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的落地,其在应急救援、能源巡检、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亿空天产业基金到位,

产业链协同驱动深圳“高飞”

深圳有何落棋和布局?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高地,深圳近年来在空天经济领域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卫星通信、卫星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并形成以宝安区为核心,从卫星研发、制造到运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依托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前瞻性政策支持,成为国内空天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拥有“航天梦”的深圳,目前也有了“成绩单”。记者从业界了解到,在2024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空天产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230亿元去年,深圳设立20亿元空天产业基金,支持低空经济与卫星产业融合。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已入驻超20家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