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025年5月26日深圳B01版。
在这里,凝聚育人共识!由南方都市报发起的教育深聊会正式启动!
教育深聊会以圆桌论坛为载体,打破传统研讨边界,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等时代命题展开深度碰撞,呈现教育改革最前沿的动态与思考。通过校长分享、专家对谈、师生家长互动等多元形式,既传递学术洞见,又扎根一线实践,推动理论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近日,教育深聊会首期活动在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举行,聚焦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主题坐而论道。活动由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林君芬主持,红岭中学(集团)党委书记张健;福田中学党委书记王德久;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校长贾大明;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党委书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书记兼校长鲁江;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执行校长靳豪等共同分享真知灼见。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明确要求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筑人才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自主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深圳正以先行示范的担当践行这一时代使命。深圳“首善之区”的福田筹建鲲鹏少年院,也正是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子提供创新教育土壤。
作为以人工智能为底层架构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福田鲲鹏少年院以”AI School“为创新引擎,构建起贯通全周期的创新人才培养总部。福田鲲鹏少年院这所向全区输送创新教育资源的全新学院,通过”总院+五院“协同架构,实现“早期识别-精准培育-贯通培养”全周期覆盖,纵向衔接清华大学零一学院等顶尖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科创领军机构,形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的育人新范式。
通过总院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创新人才差异化培养路径
在鲲鹏少年院这一总院的顶层设计下,五所高中分院既保持特色发展,又通过总院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创新人才的差异化培养路径。
红岭分院
以“红岭书院”为载体
构建竞赛、强基等五大培养体系
红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张健介绍,红岭作为福田区的大型教育集团,办学历史悠久,涵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分院以“红岭书院”为载体,构建竞赛、强基、博雅、科创、国际五大培养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出构建‘红岭书院’课程体系。如今,鲲鹏少年院在红岭落地,我们希望以红岭书院为载体,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丰富、培养模式贯通等方面入手,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将红岭书院与福田鲲鹏少年院融合,构建竞赛、强基、博雅、科创、国际五大培养体系,为每位学生定制成长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张健介绍,红岭分院的办学目标是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理想教育,打造具有深圳特区精神的一流学校,培养国家栋梁。红岭高中每年招收25个班,特设四个特优班,为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与高校合作实施“登峰计划”,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明确生涯规划方向。
福田中学分院
将设生物医药与量子科技鲲鹏实验班
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路径
福田中学党委书记王德久介绍,福田中学刚完成校园空间改造,将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科学高中,2025年将开设生物医药与量子科技两大鲲鹏实验班,培养方向为生物医药和量子科技未来,构建“科学+”五维课程体系,扩展科研创新领域,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路径。“我们开发了五维课程体系,体现了‘科学+’课程特色,从‘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创造’到‘研究型+超学科’,体现了逐步进阶的科学规划路径。”
福田中学党委书记王德久表示,福田区成立鲲鹏少年院,是对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有力回应。福田中学分院将力争成为未来科学家培养的后备营,为未来科学家铺设成长赛道。
明德分院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设智能制造等五个方向课程体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中校长鲁江表示,学校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福田区政府合作举办,以创办中国一流大学附中为使命,融合深港双城文化和两校基因,设计国内、国外“双螺旋”育人模式。依托鲲鹏少年院的明德分院,传承港中大“书院制”传统,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战略型人才。“福田的鲲鹏少年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推进人才个性化培养,搭建多元化通道。汇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科研、学术、数字优势,强化与腾讯等高科技企业合作,搭建协同育人机制。”
鲁江阐述了明德分院的特色: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圳“20+8”产业集群,设置智能制造、自然生态等五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借助香港中文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优势资源和腾讯前沿科技成果,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西浦分院
建立学生学习数据库
实施“一生一案”学习指导策略
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校长贾大明介绍,福田区政府与国际著名高等学府——西交利物浦大学强强联合、先行先试,组建国际化基础教育集团。依托西浦书院,西浦教育集团将与鲲鹏少年院联合构建西浦分院,依托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科资源,打造“AI+国际”双轨模式。“集团在大学的引领下,通过大、中、小、幼衔接,从课程入手,实施‘学得轻松、教得愉快、考得满意’的西浦教育理念。西浦分院将设置AI赋能与国际教育两大方向:在人工智能方向,在西浦大学支持下,以平板教学为基础,建立学生学习数据库,将学生学习数据转化为个性化知识图谱,实施“一生一案”学习指导策略;在国际教育方向,通过项目式学习(PBL),借助西浦大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学术排名全球前沿1%的学科资源,打造西浦“3+4+1”特色升学通道,实现进入世界顶尖学府深造的理想,让莘莘学子成为‘追梦者、造梦者、圆梦者’”。
北大附中深分院
构建物理、化学、科创三赛道
实施“四级火箭”式培养体系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执行校长靳豪介绍,北大附中深圳学校由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福田区政府共同举办,北大附深分院构建物理、化学、科创三大卓越赛道,实施“四级火箭”培养体系(小学启蒙-初中奠基-高中专精-大学衔接)。“北大附深分院设计了集团内三条赛道:物理卓越人才培养、化学卓越人才培养、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四级火箭式’培养体系,向下延伸至小学,向上延伸至大学和研究生院,与北大等高校联合开设‘未来科学家先修课’,实现小初高全链条贯通培养,借助多方资源,激发学生潜能。不仅关注学生科学知识学习,还为学生提供升学和就业渠道,助力学生参与国内著名大学创新人才选拔。”
靳豪谈道:“从国家层面看,要积极应对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难题,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社会层面看,深圳对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教育应唤醒学生创新渴望;从北大角度看,北大附中深圳学校应传承北大创新基因,融合深圳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五大分院既如各具特色的“创新实验室”,又似协同攻关的“科研联合体”,构建起育人命运共同体。林君芬院长还在深聊会中特别提到,福田区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推出的“五个一”工程:一校一馆,每个学校建一个新质生产力科学馆;一校一队,每所学校组一支科技校队;一校一室,每所学校设一个卓越科学教师工作室;一校一站,每所学校设科学人才工作站;一生一学伴,每个学生配AI学伴。
构建特色化准入机制 为不同禀赋学生提供适配成长路径
鲲鹏少年院各分院立足培养定位,构建特色化准入机制,为不同禀赋学生提供精准适配通道:
红岭分院
采用教学评估、自荐等方式发掘人才
为其定制成长方案
红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张健介绍,分院构建立体化培养通道:集团内选拔将面向集团在籍学生,通过特优班遴选(年设4个班)及五大学科竞赛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全区开放性人才发现机制将面向福田区学生,采用教学评估、自荐推荐等方式早期发掘潜力人才,并为其量身定制成长方案。目前在集团内开展的人工智能赋能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实践将依托鲲鹏少年院辐射至全区。
明德分院
设未来书院(科技创新)
荟文书院(人文经典)等五大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中校长鲁江表示,分院独创“书院群”培养模式:“我们打造的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明德分院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社会即课堂”的教育范式。该院独创书院群培养模式,开设未来书院(科技创新)、荟文书院(人文经典)、博雅书院(通识教育)、奥体书院(体育竞技)、四海书院(国际理解)五大特色书院,学生可根据发展愿景自主选择成长路径。同时面向联盟校开放课程体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福田中学分院
重点选拔科学创新类
和体育竞技类人才
福田中学党委书记王德久表示,分院重点选拔两类人才:科学创新类通过学科能力测试选拔有志于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学生;体育竞技类依托国家级运动场馆设施,招收具有专项体育特长的学生。所有入选学生均可进入专属创客空间,参与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创新实验室”项目开展研究。
西浦分院
采用“语言+”培养模式
设多语种课及AI赋能学习系统
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校长贾大明介绍分院特色路径:学院采用“语言+”培养模式,开设多语种课程及AI赋能的个性化学习系统。通过40余个学生自治社团培养领导力,构建“国内奠基—海外深造”的成长通道。毕业生既可申请西交利物浦大学,也可申请全球知名院校。
北大附中深分院
开设面向小学初中贯通式课程
并打造全网公开课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执行校长靳豪表示,分院欢迎在某一领域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进入分院,也欢迎全优且某一方面具有浓厚兴趣的孩子报考。除高中阶段课程,学校还开设面向小学和初中的贯通式课程,并打造全网公开课,向全市乃至全国开放资源。优秀学生将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本部培养。
各分院通过多元化通道设计,实现“精准识别—科学培养—持续跟踪”的全流程育人闭环,为不同特质学生提供适配发展路径。
“要培养攻克‘卡脖子’技术科学家 更要塑造有生命关怀与道德判断力的未来公民”
2020年,作为我国专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招生改革计划——强基计划开始启动,到2025年试点招生的高校数量已经增至39所,涵盖了我国所有的985大学,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医学、哲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为何哲学会作为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关于哲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价值,深聊会专家交流了以下看法:
张健从教育哲学维度指出,教育远非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其本质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哲学追问。哲学思维能为课程体系构建、培养理念革新及教育资源整合提供多维视角,使教育实践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
鲁江强调教育哲学的初心守护作用,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应突破“技术至上”思维,回归尊重成长规律、顺应个性差异的人本主义教育本质。真正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既培育尖端人才,更要夯实基础教育的根系土壤。
王德久以办学实践印证,学生通过哲学思维训练来培养穿透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这种突破应试窠臼的培养模式,正在构建多元人才发展的立体空间。
贾大明强调任何学科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思考。哲学既是科技人文创新的思维工具,更是突破学科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
靳豪从方法论层面剖析,指出传统学科教学容易培养知识复制型人才,而哲学赋予的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能力,正是突破学科边界的创新领军者必备素质。这解释了国家战略为何将哲学纳入基础学科计划。
林君芬从未来教育视角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需要构建“三维时空观”:承继文明精粹、立足现实体验、开创未来图景。她强调,“哲学素养对塑造生命观、培育抗逆力、发展道德判断力发挥着核心作用。在AI时代,我们既要培养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科学家,更要塑造具有生命关怀与道德判断力的未来公民。”
专家们一致认为,哲学思维是突破创新瓶颈的关键,更是培育“科技素养+人文哲思”双核驱动的π型人才的根基。
随着深聊会的思想碰撞渐入尾声,鲲鹏少年院“总部+分院”协同育人模式的价值愈发清晰。总院作为创新引擎,通过AI技术搭建智能教育中枢,统筹整合政、校、企、研四方资源,构建“早期识别—精准培育—贯通培养”全链条;五大分院作为实践基地,依托校本特色开辟差异化培养路径,形成“总院供能、分院深耕”的良性互动格局。当总部的前沿探索与分院的实践深耕持续共振,福田这片教育创新的沃土将培育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战略思维、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这些从福田走出的学子兼具科技锐度与人文厚度,既能在实验室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也能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教育创新的“福田力量”。
南都融媒出品
记者:周正阳
设计: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