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名创优品发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名创优品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4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但经营利润却同比下降4.51%至7.1亿元,期内利润下跌28.92%至4.1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5.87亿元,同比下降4.81%,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6.6%骤降至13.3%。
最新财报发布后,名创优品美股、港股股价双双下跌。截至5月26日收盘,港股股价跌幅达18.22%,每股报34.55港元,总市值缩水至432.3亿港元,其美股报18.29美元,跌17.58%,总市值约57.2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名创优品是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此前斥资62.7亿元收购了永辉超市29.4%的股份。昨日股价下跌后,名创优品的市值低于永辉超市的市值(459.2亿元人民币)。
一季度增收不增利
名创优品回应:财务费用增加
关于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等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名创优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整体经营利润率的下降,主要还是收入结构的影响,高利润的加盟和代理业务占比下降,高速增长的直营业务占比提升,稀释了整体利润率。另外,对于新业务的投入也会对短期利润率造成一定波动。”
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在业绩电话会上回应称,除了经营费用以外,本期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财务费用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今年的1月6日发行的金额为5.5亿美元、票息为0.5%,期限为7年的可转债。由于该笔可转债叠加金融衍生工具,导致每季度增加了对应的公允价值波动和实际利率法下的应计利息成本,此部分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计入财务费用。
二是投资永辉所产生的银行贷款费用,对应计入年化利率低于3%的借款利息费用。三是增加的直营门店相关的门店租赁相关的财务费用。
张靖京表示,“尽管在短期内会存在一定的利润率承压,但是都是为了更长期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奠定基础,在未来可以释放更大的利润空间。”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名创优品业绩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直营门店投入前置带来的销售费用率提升及财务费用增加。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名创优品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46.7%至10.21亿元,主要源于海外直营店租金、折旧及摊销成本大幅攀升;一般及行政开支也同比增长26.6%至2.42亿元。此外,IP授权费用投入同比提升39.6%。
报告期内,名创优品总负债已攀升至155.08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名创优品一季度毛利率继续稳步上行,但由于北美直营店前期成本增长以及因发行可转债及增加银行贷款以完成对永辉超市股权的收购,导致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公司一季度的净利率有所下行。公司已经完成永辉超市的收购,但由于2024年永辉仍处于亏损,在2025年有继续亏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对公司业绩的拖累。
海外市场扩张加速
中国内地直营门店数量下降
财报显示, 今年一季度,名创优品海外业务收入达15.9亿元,同比增长30%,占集团总收入比重提升至36%。
截至2025年3月31日,名创优品集团层面的门店总数为7768家,同比净新开978家门店。其中,位于中国内地的名创优品门店数为4275家,同比净新增241家,其直营门店数量下降至20家;位于海外的名创优品门店数为3213家,同比净新增617家。在美国市场,名创优品目前总门店数已超300家。
张靖京表示,“名创优品预计2025年经营利润会健康增长,因为公司更加注重对费用的管控,但经营利润率的提升仍取决于直营店的利润水平。直营门店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直营门店的利润率暂时是最低的,但中长期优化空间很大,中长期来看公司合理的经营利润率应该会回到20%左右。”
2025年一季度,名创优品直营门店的收入贡献由去年同期的14%提升至本季度的22%,收入同比增长86%。对此,张靖京表示,“直营收入的增速依然高于直营门店相关费用的增速。当前对直营门店的投资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销售机会,以确保未来业务的成功,尤其是在美国等重要战略性海外市场。”
中金公司研报则认为,名创优品将继续重视海外业务特别是直营门店的扩张和发展,考虑公司仍有较多费用支出,下调其目标价8%至42.28港元。
截至发稿,名创优品港股涨0.72%,每股报34.80港元,总市值435.5亿港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