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慢一点,也要好一点”,陈凯歌谈中国电影质量如何提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5-27 18:12

5月27日,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著名导演陈凯歌在新主流电影交流谈上作“从《志愿军》说开去”的主题发言。发言中他谈到了对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感受,表示电影行业总体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创新,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中国电影才有未来。“我们应该避免影片的同质化、同类化。”他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看起来都差不多,就会让人兴味索然,心生厌倦。”


1

历时五年打造《志愿军》三部曲

“宁愿慢一点,也要好一点”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陈凯歌从电影《志愿军》的片子开始说开。他表示,以《志愿军》命名的抗美援朝战争的三部曲是由中宣部直接确定、亲自指导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拍摄的超大型的战争影片。影片第一、二部已经于2023年、2024年正式上映。作为收官之作的第三部,将于今年上映。

图片


他首先感谢部局领导和中影集团领导对《志愿军》影片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了一部终身难忘的影片,完成了一次终身难忘的创作。“希望这部电影也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创作者达成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永远不会被遗忘。那些年轻的战死的生命,将永远不会隐没在历史之中,‘志愿军’这三个字会是我们永远的荣耀。我同时也希望我们已经以电影的形式给未来的中国收藏了一份国家宝藏。”

陈凯歌提到,《志愿军》三部曲的创作整整经历五年,以史诗的气度表现庞大的历史事件,三部曲也面临在结构上的布局予取予舍的重大选择。剧本的写作创作始于五年前2020年的7月份,一直延续到了2022年7月,历时两年。经过740个小时109次的研讨会,才形成了三部曲的基本方案。剧本通过之后,摄制组共举行了制作筹备会93次,讨论时间长达720余个小时。

陈凯歌说,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五年的时间对任何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是漫长而珍贵的。“五年,可以多拍几部电影,也可以在个人的经济收入上有更好的效益,但对于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来说,时间可能意味着他所追求的质量,没有五年的时间,也许《志愿军》拍不到今天这样。”

他表示,自己作为老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子弟,曾经亲眼见证过老一辈电影工匠们大师级的拍摄场,那种状态不是“认真”二字就可以轻轻带过的,他们中间每一个人在拍完一个好镜头时候的喜悦一展笑颜,无比满足,电影就是他们魂牵梦萦的一辈子的大事。他们教陈凯歌懂得了:电影制作各项工作加起来的总和里面,艺术创作是第一位的。作为思想产物的电影是在不断沉思中完成的,给多一点的时间去打磨它是电影必须尊重的规律。“唯有尊重创作规律,才有质量的保证。宁愿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就像烹饪,时间不到,火候不到,菜不会好吃。”


2

电影创作应该避免同质化、同类化

“我们应该坚持对电影质量的要求”

论坛上,陈凯歌深切地感到电影行业总体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创新,取决于是否有新的发现。艺术和技术的新发现,形式和内容方法的新发现,最终是对人性、人物新的表达。他表示,中国电影曾有过艺术内容开放、各种表现形式相对丰富的发展阶段,“我们做电影的人有机会在电影中跟观众说话,我们要珍惜,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中国电影才有未来。”

图片


关于创作,他更直言“应该避免影片的同质化、同类化”:“如果天下文章一大抄,将曹雪芹尖锐批评的千人一面千部影像看起来都差不多,就会让人兴味索然、心生厌倦。”

在最后的发言中他提到,有朋友和他表示,市场经济只讲艺术性、只讲高质量是很难的。“这些话其实我也同意的。但不知为什么,在说到这些话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我认识的年轻人,境遇不怎么好,平时住在村子里,戏也不多,但他坚持要把‘演员’行业做下去,这是他的志向。他说,持志如心痛,持是举起来的意思,举起自己的志向是有疼痛的。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耸然动容。其实所有真正有志于电影的人不都是持志如心痛吗?我们应该坚持我们对电影质量的要求,让中国电影有志向、有格局、有品类,也有趣味。”

统筹:贺蓓

采写:南都记者 林经武 余晓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