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西乡事成”?探寻一座超级街道的“产城人”融合之道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6-27 11:13
图片

盛夏时节,深圳的凤凰木如约绽放,将热烈的红色泼洒在宝安西乡的街巷与山海之间。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原点,衔珠江临重洋,通内地又向海外。这片土地见证过家国民族的沧桑变迁,而今,又正亲历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时代盛景。当一架无人机从前海湾畔呼啸而起,在宝安区无人机系统应用测试基地的上空划出优雅的科技弧线时,它的旋翼之下,是两个维度的交叠,在“超级街道”的标签之下,是超百万的人口、超13万的商事主体和每平方公里约21家国高企业的密度。另一边,则是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转身是碧海湾的落日熔金,闲时有平峦山的满目葱茏。正是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纷至沓来,他们既渴望在时代的浪潮中建功立业,也怀揣着对诗意栖居的向往。

图片

当“在西乡,心想事成”这句谐音的祝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在奋斗与生活中反复验证时,一个命题也由此浮现:这片土地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能将宏大的时代叙事与个体的获得感,紧密地编织在一起?

战略擘画:黄金坐标上的强力引擎

西乡的故事,始于历史,更成于时代。若将时间拨回明代,这里是扼守珠江口的南粤海防重镇。而今,历史的坐标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扩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辐射,西乡17.3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正式纳入前海,一跃成为国家级战略的主阵地。这不仅是地图版图的扩张,更是发展能级的跃迁。西乡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10分钟可达宝安国际机场,20分钟接驳前海自贸区,广深沿江高速与深中通道如黄金动脉贯穿其中——使其从交通末梢,转变为大湾区立体交通网络中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关键枢纽。

图片

政策的赋能,是西乡发展的最强催化剂。多重国家级与城市级战略在此交汇,西乡发展的指针被瞬间拨快。其角色定位也由此重塑:不再是功能外溢承载地,而是主动与宝安中心区联动,共同擎起“黄金内环”的核心一环。地铁1号线、11号线、12号线,加上建设中的15号线、20号线和规划中的28号线,这张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如同一根根强韧的血管,将大湾区的创新、资本、人才等核心资源输送至此,为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赢得先机。

产业聚变:新质生产力构建“千亿级”雁阵

如果说战略规划是西乡腾飞的“骨架”,那么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则是其搏击长空的“肌肉”与“羽翼”。在大铲湾,一个名为“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的项目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这便是备受瞩目的“企鹅岛”。总开发规模达200万平方米,这里将成为腾讯的全球国际总部。到2028年11月项目整体完工时,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将在此崛起。为迎接这只“巨无霸”企鹅,西乡成立腾讯服务专班,从完善周边配套、加快片区路网建设。一系列举措出手不凡,精准发力。在铁仔山西南片区,一个占地1.1平方公里的“腾讯村”正在成型,其目标是打造一个腾讯系生态企业的集聚区。这种“龙头引领、生态跟随”模式的吸引力已初步显现:腾讯数码、小薯商业等腾讯系及生态企业已入驻西乡,预计全年新增营收超50亿元,助力西乡2025年上半年规上服务业增速实现全区第一。然而,真正让这幅蓝图超越传统产业园区的,是其延伸至产业建筑之外、深入城市活力“毛细血管”的精微笔触。为匹配未来涌入的大量人才,西乡的公共配套规划精准到了“最后一公里”。为直接回应科技人才对子女教育的核心关切,“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与明湾学校即将投用;为解决通勤痛点,超过5条根据员工居住地定制的社区微巴线路也已纳入规划。从构建产业生态,到保障生活细节,一个由龙头企业牵引,带动整个软件信息产业链迈向千亿级的产城融合叙事,正在西乡上演。

图片

一座城市的产业活力,不仅取决于参天大树,更取决于灌木丛林的繁茂。在西乡,除了声名在外的企业巨头,更有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构成了产业生态的“满天繁星”。截至2024年,西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47家,数量均位居全区前列。2023年,全省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落地西乡,更是吹响了产业“虹吸”的号角。

成立于上海的酷哇科技(COWA),一家专注于城市服务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于2024年选择将其重要基地落户西乡。短短一年,酷哇的独角兽、麒麟、浩克系列智能环卫机器人已在大铲湾片区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这一高效的落地背后,是西乡街道“场景开放”政策的有力支撑,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试验场和展示窗口,下一步酷哇将继续加大投入,增加环卫机器人、固定AI摄像头、智能手持终端等智能化设备,在大铲湾乃至西乡街道全域打造人工智能环卫示范区。酷哇科技负责人坦言:“西乡的产业配套、政策效率和对创新的包容度,是我们选择这里的关键。这里有让企业快速成长的土壤。”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本土企业身上。拥有超3500万粉丝的顶流IP“奶龙”,其背后的第七印象文化传媒,就是从西乡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小办公室起步,成长为如今的影视动漫领军企业。“奶龙”在文博会上的出圈,正是西乡“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从支持古瑞瓦特、信立泰等头部企业“扩链建圈”,到培育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西乡以“链长制”为抓手,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目前,西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235家,连续六年蝉联全区第一,每平方公里孕育21家国高企业,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倍。一连串数字,正是西乡创新活力最直观的证明。

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物理空间载体。西乡正倾力打造一个多层次、高品质的创新园区矩阵。铁仔山国家高新区,占地12.98平方公里,是宝安区最大的高新片区;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正朝着“五星级总部驿站”和“最美产业会客厅”的目标迈进;新近建成的前海科兴科学园,以其超大规模和顶级配套,成为片区商务新标杆;汇智研发中心,集研发、商业、生活于一体,为时代精英打造社交主场;而作为“宝安十景”之一的F518创意园,则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成为设计师、艺术家的灵感栖息地。从国家级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院士工作站到产业园区,24个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园如珍珠般散落在西乡,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企业“从有到优”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

向往的生活:从“产城”融合到“人居高地”

产业的“强磁场”必然带来人口的“强引力”。截至2025年1月,西乡街道总人口已突破107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人口大街道”。吸引他们的,不仅是西乡强劲的经济脉搏和广阔的就业机会,更是这里快慢相宜、丰盛多元的生活方式。

一条西起平峦山、东至前海湾的15公里慢行系统,如一条翡翠项链,将山、林、城、海巧妙串联。面积达219公顷的平峦山公园,是宝安最大的“城市绿肺”,人们在这里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晨跑,洗去都市的疲惫。周末,从碧海湾公园出发,沿着滨海绿道骑行至西湾红树林公园,看一场壮丽的日落,海风拂面,车轮碾过的是自由与惬意。在西乡,高楼的玻璃幕墙与公园的葱茏绿意和谐共存,“出则繁华,入则宁静”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1455㎡空间塞满1000+爆款小件家居、6大生活场景展间,还有全新三合一“瑞典美食集”限时开吃!6月19日上午,位于地铁坪洲站大仟里购物中心内,宜家在深圳的第三家门店正式开业,现场人气火爆,刷屏各大社交平台。人的聚集必然催生消费的繁荣。宝安大仟里购物中心作为西乡的商业地标,通过不断引入高质量首店、升级消费体验,始终维持着高涨的人气。而得丰·榕湾汇等新型社区购物中心的开业,则精准满足了居民“家门口”的消费需求,丰富了区域的商业层次。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瞄准年轻客群的新型消费业态在这里蓬勃发展,一个辐射深圳西部的消费新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

从阡陌农田到世界工厂,再到如今的创新高地与宜居新城,西乡的每一次转身,都精准地踏在了时代跃迁的节点上。“在西乡,心想事成”,这句带着几分巧思的“谐音梗”寄托着最朴素的愿望,背后所承载的,是政策的精准赋能,是产业的迭代雄心,是人才的汇聚向心力,更是一座城区对“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成功探索。它所成就的,不仅是企业家的事业,更是百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 潘莹瑜 彭赐该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圳立潮头,有口 “街”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