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街道推进环境品质全域升级 打造高品质城区环境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6-27 21:51
图片

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重要赛事举办地,观澜街道以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闻名遐迩,此次借全运东风,以 “十大提升举措” 为战略支点,构建 “点、线、面” 城市环境治理新格局。以 “绣花” 般匠心突破城市环境治理难点,精准填补功能短板,系统性提升城区品质能级,开启城区环境蝶变之旅。从街角细节到城市界面,从市容秩序到人文温度,如今的观澜街道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示着城区的新风貌、新形象,让城市环境愈发美丽,城市面貌更加整洁,城市管理更显精致,也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攀升,为深圳迈向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筑牢坚实根基。   

作为龙华区七大重点发展片区中的文化特色小镇,观澜街道深耕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多项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区,经济活力与发展韧性有目共睹。此次以 “迎十五运” 为重要契机,观澜街道聚焦环境秩序、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长效管理等核心领域,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高品质城区环境,让这座文化特色小镇在全运会的舞台上更加夺目。

图片

日夜兼程文明施工  擦亮洁净底色提升城区颜值

在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高要求下,观澜街道以 “绣花功夫” 多维度发力擦亮城市洁净底色,全方位推进文明施工管理,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在市容品质 “微提升” 行动中,观澜街道全面落实巡回保洁机制,组建专业化清扫队伍,以 “地毯式” 排查清理路面垃圾、杂物,确保辖区无明显堆积物。针对重点区域,采用 “人机结合” 模式加密冲洗频次,通过高压水枪与专业清扫设备协同作业,实现 “见本色” 深度清洁,让道路褪去尘土、重现原本面貌。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路面垃圾 22110 处,清运垃圾约 38.32 吨,冲洗路面里程达 790413.12 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 20 圈。同时,将公厕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建立高频次巡查机制,从设施维护到卫生保洁全流程管控,确保辖区公厕始终保持窗明几净、设施完好。

“城市管家” 如同 “环境美容师”深入 310 处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清理陈年垃圾、播撒绿意生机。3.8 万平方米复绿地、1.08 万平方米黄土覆盖区,让曾经的荒芜角落变身城市 “翡翠项链”。从龙华高级中学的空中花园到桂香社区的河畔绿地,四大共建花园项目为居民打造出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的诗意栖居。

针对建筑工地管理,观澜街道实施围挡品质提升工程,严格对照行业标准规范围挡设置,要求围挡高度达标、稳固安全。同时,强化渣土运输全链条监管,通过加强源头管理,开展专项整治等方式,从装载、运输到倾倒各环节精准发力,有效遏制渣土车辆洒漏污染问题。道路扬尘治理方面,除对 “十差” 道路每日实施 10 次高频次冲洗外,还组建机动应急小组,对路面污染机动处置。同步推行夜间大冲洗模式,督促 “城市管家” 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夜间深度保洁作业,累计完成 354 条道路清扫,总里程达 7752.88 公里。通过日夜兼程、多措并举,道路始终保持洁净如新,切实守护城市的 “蓝天白云”。

协同作战多举措推进   打造安全、有序、舒适的出行环境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下,观澜街道执法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联动市政管理服务部与城市管家团队,全面开展交通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安全、有序、舒适的出行环境。   

在共享电单车整治方面,各部门协同作战,累计整治区域周边乱停放非机动车 6300 余辆。针对跨区域骑行导致的增量停放难题,执法部门灵活调整工作策略,创新开展夜间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地铁口、主路两侧等重点区域,每晚开展集中清理查扣,共暂扣共享电单车 1700 余辆,提前实现区域内共享电单车 “动态清零” 目标。同时,积极推行共享电动车 “随手扶” 行动,充分调动 “城市管家” 现场管理人员与一线环卫工人的力量,累计规范整理共享单车 8960 辆,让街头秩序焕然一新。

道路通行秩序优化上,观澜街道强化部门协作,与交警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持续推进 “夜查”“亮灯” 行动,高频次开展 “快闪” 突击检查、“猎虎” 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累计劝导非机动车危险驾驶、不文明行为约 800 次,有效规范了道路通行秩序,为电动自行车、自行车营造出文明安全的通行环境。

在市容秩序整治领域,观澜街道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管理网络。通过构建 “日常巡查 + 重点值守” 双轨机制,执法人员每日穿梭于赛场周边、商业街巷,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顽疾进行治理。面对早高峰的烟火气与节假日的客流高峰,执法人员在人流密集时段定点驻守,秉持 “柔性执法” 理念,执法人员以 “说理式劝导” 替代简单处罚,累计 1050 余次耐心普法,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针对车辆违停 “老大难” 问题,街道创新采用物理隔离组合拳,新增10 处隔离柱、981 米护栏,从源头上杜绝车辆乱停乱象,还路于民。

开启新一轮 “城区美学” 创作  多维度扮靓街区容貌

在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工作中,街道聚焦民生需求,对观光路、平安路、观澜老街、裕新路等路段开展地毯式排查与修复,累计整治修复 “地雷砖” 1960 处、道路设施 30 余处,消除路面安全隐患。同时,大力推进龙华大道、观澜大道等重点干道的提升改造工程,通过实施局部绿化带硬底化、黄土裸露复绿等措施,铺设草皮 1000 平方米,栽种灌木 35 株,并完善慢行系统建设,有效缓解人行道通行与电单车停车拥堵问题,累计完成 24 项整改任务。

城市家具与市政设施的修缮同样是街道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施工人员手持刷子、拎着涂料桶,为表面脱漆、褪色的公交站台、果皮箱、路灯杆等 5038 处城市家具精心 “梳妆打扮”;对主次干道的人行道地砖、道牙石、护栏、雨水篦子等 449 个老旧破损道路设施进行逐一修复,填补路面坑洼 246 处,让城市基础设施焕发新生机,切实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夜幕降临,观澜街道的 “光影工程” 同样精彩。11 条曾经幽暗的城中村巷道,在智能路灯系统的赋能下重焕光彩。电路实时监测如同城市的 “智慧神经”,不仅点亮了归家之路,更消除了安全隐患,让夜晚的街道成为温馨港湾。在惠民惠企方面,街道化身 “贴心管家”,对 20 所校园周边进行绿化 “微整形”,为重点企业园区修复破损墙面、修补坑洼道路,3700 平方米新绿草坪与新增停车场,既扮靓了城市 “颜值”,更为企业发展注入环境动能。

如今,借势十五运会城市品质提升东风,观澜街道正开启新一轮 “城区美学” 创作。龙华大道至黎光会所沿线,一场 “可视、可感、可赏、可达” 的空间革新正在上演。道路挡墙变身巨型画布,以十五运主题与观澜特色建筑为灵感的墙体彩绘,让运动激情与城市记忆在此碰撞;行道树池化身为 “绿色会客厅”,沿线串联的赏花路线将成为市民新的打卡胜地。艺术装置点缀街角,让街头巷尾变身流动的美术馆,全民健身氛围在城市肌理中自然生长。

文:张小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圳立潮头,有口 “街”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