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拿部手机就能吸引人观看、卖出去产品,其实还需要系统学习”“本次培训课程意味着,农产品网络推广不再局限于娱乐层面,而是对内容标准、制作规范和运营策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网红作为发展农村电商经济的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育好乡村网红也成为重要课题。
6月30日,广东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千名“乡村网红”大培训在中山大学正式开班。本次培训分5期开展,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共1000名学员,力争培育一批具备“账号运营+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复合能力的“乡村网红”,打造一支懂技术、善运营、会传播的人才队伍,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创新动能。
千名“乡村网红”大培训覆盖了全省21个地市共1000名学员。图源主办方
聚焦三大实战赋能
培育掌握数字营销技能的新农人
当前,广东正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农业农村,“乡村网红”已成为链接农产品与市场、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力量。
此次培训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育千名掌握数字营销技能的新农人,推动“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在广东乡村蔚然成风。
培训课程紧密围绕“百千万工程”对乡村网红人才的需求,邀请头部平台、MCN机构、主播培训师、网络大V授课,构建了以数字技能、产业融合、合规风控为核心的课程,为千名学员提供实战赋能。
数字技能实战赋能方面,培训邀请腾讯、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运营专家,为学员教授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技巧、AI工具提效等硬核技能(如AI爆款短视频制作、乡土IP人设打造),夯实千名“乡村网红”服务“百千万工程”的数字化基石。
产业融合深化对接方面,培训班设置“农产品电商运营全攻略”“乡村名片打造”“好农货何以爆品出圈”等专题,聚焦荔枝等“粤字号”土特产,赋能学员精准对接全国大市场,助力“百千万工程”下的产业兴旺与品牌提升。
合规风控筑基护航方面,由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专家讲授网络舆情素养和风险防范、直播营销市场监管领域合规指引,强化学员合规经营意识。
活动上,学员们正在认真聆听培训课程。图源主办方
讲好故事、获得支持、变现流量
乡村网红们有这些收获
学员们较为关注培训课程哪些方面?从中收获到哪些知识?
来自汕头市的学员杜卫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指出,优秀的产品或内容必须会“讲故事”,但目前而言,许多乡村网红缺乏这项能力。本次课程设计均衡合理,既有流量运营解析,也有故事创作技巧,更有主播实战话术指导,精准匹配主播们的需求。他希望当地的乡村网红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挖掘产品背后的故事,积极探索与二次元文化、综艺节目或影视剧组等的跨界合作,以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本次培训课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授课人多为平台方和行业大咖”,拥有三年多自媒体运营经验的梁志鹏认为,相较于常规日用品,农产品在流通渠道、品牌溢价等方面往往存在天然劣势,需要更多的政策与资源倾斜。此次平台方与大咖们的参与,有望带来更实质性的资源扶持。此外,此次培训课程还为新农人打造了学习技能、交流共创的重要平台,将散落在各地的从业者汇聚一堂,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不仅能拓宽视野,更能探索跨区域协作的可能性,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协同增效。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智云在互联网上较为活跃,开设的账号经过数年的积累,已经拥有稳定的流量基础和忠实粉丝群体。但他最近在为变现问题发愁:如何让流量转变为销量?他认为,本次培训课程的发起恰逢其时,“我寄望于通过本次学习,扭转‘旺丁不旺财’的局面,依托新媒体平台、直播等,有效推广我们的特色产品与本地文化,从而打通流量变现的渠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韶关乡村网红@清华蘑菇则表示,此次培训课程将政府部门、电商平台、乡村网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多方重要力量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了更强大的合力。“坚信这次活动将有力推动广东的农产品实现从‘宣传’到‘营销’、‘流量’到‘销量’的高效转化。”
据悉,此次参训的1000名学员涵盖村“两委”年轻干部、返乡创业青年、非遗传承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多元群体。培训后将建立动态人才库,联动深度参与“网络强村”工作。
采写:南都研究员 谢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