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张小玲 实习生 何昕怡 在 2025 深圳茶博会的氤氲茶香中,一款被誉为 "天然蜜香" 的紫金蝉茶惊艳亮相。当茶汤在瓷杯中荡漾出琥珀色泽,蜜香萦绕的品鉴会现场,深圳茶客们透过杯盏氤氲的热气,品味的不仅是山野间的生态醇香,更是深河协作中产业帮扶的鲜活注脚。根植于改革开放沃土的龙华力量,将特区的创新基因注入对口帮扶。从品牌建设到茶旅融合,从科技赋能到产业惠民,龙华区对口帮扶的紫金蝉茶以全产业链思维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一片茶叶的价值跃迁:从山间野茗到致富金叶
在2025深圳茶博会上,这场以 "紫金蝉茶・蜜香万家" 为主题的私享品鉴会,不仅让 "蝉咬蜜韵" 的独特风味征服了挑剔的味蕾,更吸引了一众参展企业纷至沓来,在茶香袅袅间共商茶园共建、品牌联创、市场开拓的产业共赢之路。
作为龙华区对口帮扶河源的标杆项目,紫金蝉茶的蜕变史堪称产业帮扶的经典范本。2015 年,这片蕴含独特蜜香的茶叶尚属 "藏在深闺人未识" 的山间特产,整个紫金县茶叶年产值仅 1.5 亿元。而在龙华区引入标准化种植体系、搭建市场化流通渠道、注入品牌化运营思维后,短短数年间,紫金县茶叶产值已飙升至 18.5 亿元,实现了超 12 倍的跨越式增长。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目前的8.5万亩。
数据印证着产业振兴的强劲脉搏:4505 户农户通过茶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 1.1 万元以上,近 2 万农村劳动力在茶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家门口就业,57 个原贫困村依托茶产业根基实现长效脱贫。如今在紫金乡间,茶农们津津乐道的 "致富茶",早已从传统农作物蜕变为河源乡村振兴的 "绿色引擎",其叶脉间流淌的不仅是蜜香茶汤,更是深河两地协作共赢的发展密码。这杯茶先后斩获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粤字号" 优秀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区域公共品牌等多项殊荣,更推动紫金县跻身" 中国茶业百强县 ""广东生态茶园区域品牌县",荣膺 "中国蝉茶之乡" 称号。这些闪耀的荣誉印记,不仅是对品质的权威认证,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土特产业振兴的黄金样板。
精准滴灌的帮扶密码:全链条赋能重塑产业结构
深圳对口帮扶团队精准把握紫金优势,将茶产业帮扶作为深入推进 “百千万工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抓手。通过注入超 7600 万元帮扶资金,打出 “1+2+2+4” 组合拳,全方位推动紫金蝉茶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成功实现从 “小茶叶” 到 “大产业” 的华丽蜕变。
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紫金县出台《紫金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坚持以品牌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通过“品牌主导、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品质提升、培龙强链”五大抓手,打造紫金蝉茶百亿产业集群。
紫金县委常委、副县长,龙华区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总指挥黄新辉介绍,紫金蝉茶的崛起,正是龙华区 "精准滴灌、创新赋能" 帮扶理念的生动实践。不同于简单的物资输送,龙华帮扶团队深入河源茶区调研后,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市场等 "全链条赋能" 体系,带动产业生态的重塑。
当紫金蝉茶的蜜香飘进深圳茶博会,当龙华企业的供应链对接河源的茶园基地,这种双向赋能的协作模式正在改写帮扶的定义。正如一位参与茶产业合作的深圳企业家所言:"我们不仅带来了市场和技术,更从河源的生态资源中找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这种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的帮扶关系,让深河两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实现了真正的同频共振。
创新基因注入山海协作:打造湾区对口帮扶黄金样本
近年来,紫金蝉茶凭借卓越品质斩获 “中茶杯”“国饮杯”“亚太茗茶” 等国际国内赛事特等奖、金奖共计 221 项,获奖总数量在参评县区排名全省第一。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推动 “紫金蝉茶” 品牌价值与市场影响力持续跃升,成为区域农业品牌的标杆。
黄新辉介绍,龙华对口帮扶通过茶旅融合全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新生态。截至 2024 年底,紫金县依托茶旅资源实现旅游接待 58 万人次(同比增长 45%),旅游总收入 6.8 亿元(同比增长 25%),走出一条 “以茶促旅、以旅兴农” 的特色路径。整合蝉茶文化、红色历史、客家风情与生态资源,打造 “蝉茶之乡・甜蜜之旅” 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与 “红色紫金・蝉茶飘香” 全国红色茶乡特色线路,实现文旅资源系统化开发。建设客茶谷、承龙嶂、黄花村等集种植、加工、休闲于一体的茶旅综合体,配套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通过 “平台 + 农户” 模式解决产销对接问题,推动茶产业从单一生产向 “三产融合” 转型。推动客茶谷争创国家 3A 级景区,串联紫金蝉茶、客家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形成 “茶产业 + 文旅 + 农创” 的泛产业生态,带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释放乡村经济多元价值。
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 “金钥匙”。2024 年,紫金茶企向农户及村集体分红 450 万元,发放劳务报酬超 1 亿元,人均收入 2.6 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11.58%,实现 “小茶叶” 带动 “大增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 6 家、年产值超千万元茶企 1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90 家,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集群。创新 “联农带农” 机制,4000 万元社会资本注入茶产业,带动 113 个行政村参与种植经营,解决就业近 2 万人,户均年增收超 1.1 万元,紫金蝉茶真正成为 “乡村振兴致富茶”。
茶香袅袅,见证着山海协作的深情厚谊;叶脉舒展,勾勒出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根植于改革开放沃土的龙华力量,正以紫金蝉茶为媒介,将特区的创新基因注入对口帮扶。从茶博会上的惊艳亮相,到千万农户的增收账本,这片承载着蜜香与希望的茶叶,已然成为深河协作的鲜活注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口帮扶的黄金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