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任朝州 当清华园的智慧星火遇见鹏城少年的绿色理想,一场关于气候行动与科技创新的深度对话在深圳市致理中学热烈上演。6月25日至28日,UNESCO清华大学“智绘未来”气候教育实践活动走进致理中学,通过企业参访、跨学科课程、全球谈判模拟等多元形式,为学子们带来一场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深度的绿色启蒙。
启程:共赴绿色之约
25日的开幕式上,致理中学冯大学书记以“阳台山下的生态校园”与“清华园的学术星火”为引,鼓励学生将理想化为行动:“考上清华不是终点,而是用科技解决人类问题的起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高级顾问李黎、清华大学带队教师马海晶以及支队长章依格依次发言,分享“用AI理解气候”“气候教育实践”的初心,揭秘课程设计初衷:“AI不仅是代码,更是智慧的‘气象解读者’,我们期待与致理学子共拼气候图景!”
学生代表彭紫彤的宣言则激起全场共鸣:“‘智’是清华大学带来的科技利刃,‘绘’是青年的行动担当!面对气候变化,致理学子绝不做旁观者!”
探索:行走的生态课堂
25日至26日,学生们分批走进华大基因与华宝新能源,见证科技如何赋能生态保护。在华大基因实验室,高二学生近距离观摩基因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踊跃提问的身影与详实的笔记赢得企业导师称赞;新能源企业参访中,高一学子聚焦光伏技术转化,将课本理论化为可触的绿色能源图景。
高一(27)班刘泊麟同学化身“校园生态讲解员”,带领清华大学师生穿行海纳楼文化墙、好奇楼科创实验室,在致理校园讲述校园低碳设计理念。清华学子感慨:“从阳台山远眺到劳动基地规划,致理学子对生态的理解已融入日常。”
深耕:跨学科课堂里的未来方案
27日,清华大学支教团的成员们化身“青年导师”,为致理学子开启7节跨学科气候课程。
黄淳洁的《我们谈谈碳!》以互动实验解密碳足迹,带领高一30班学生现场设计家庭减排方案。
章依格通过《AI赋能的绿色建筑》,带领高一27班学生用算法模拟建筑能耗优化,将通用技术课变为未来设计师工坊。
张明睿在地球生态实验室带领高一学生绘制“碳中和路线图”,将课堂化作青年行动策源地。
在关辽讲授的《气候变化研究员》一课中,高二31班学生化身数据科学家,用平时课堂锤炼的思辨力剖析气候报告。
升华:全球视野与青春接力
28日的“全球气候谈判模拟”将活动推向高潮。70名学生分组代表不同国家,在清华学子指导下开展碳排放权博弈。参加活动的高一同学感叹:“从数据准备到谈判策略,我们真正理解了何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随后的青春分享会上,清华学子以“探索比答案更重要”鼓励高三学子,引发阵阵掌声。
回响:埋下一颗绿色的种子
四天的活动,是致理中学“好奇、勇气、有爱”校训的生动实践。从企业参访的主动发问,到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学子们以科学素养与全球视野诠释了“Z世代的绿色担当”。
这场跨越高校与中学的对话,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未来责任的启蒙。当清华学子与致理少年共同在碳中和地图上插下旗帜,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智慧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