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疆情深融丝路,戈壁新章绘宏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7-02 18:49

近日,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丝路明珠耀南疆·援疆赋能谱新篇——走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集中采访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媒体为桥梁、粤兵交流为纽带,组织广东省及新疆兵团的十多家媒体机构深入一线,聚焦经济发展、生态文旅等多领域成就,生动展现广东援疆的丰硕成果与兵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风貌。

丝路古道风,援疆情意浓。南方都市报记者实地走访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产业园区、医院、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乡村,全方位呈现东莞援疆力量的生动实践,共绘一幅关于团结与发展的壮美画卷。当大漠的风掠过丝路古道,当援疆的情牵起莞图两地,这座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正以“丝路明珠”之姿焕发时代活力。

图片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援疆医生留下“带不走”的团队

面对右足部持续疼痛并伴有感染的维吾尔族阿婆艾孜拉汉·吾拉英,不懂维语的刘淦良借助护士的翻译,一点点地沟通。他反复宽慰阿婆,强调疾病的可控性,并叮嘱要吃清淡的食物和穿宽大点的鞋子。整个沟通过程,刘淦良脸上始终面对微笑。

图片

援疆医生刘淦良。

这是他援疆以来非常常见的查房画面。从东莞厚街医院来到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以下简称“师市总医院”),从雨水充沛区到沙漠荒芜处,刘淦良觉得首先要注入信心和爱, “有时候,能通过患者的眼神感受到他们对援疆医生的那份别样热切。”担任师市总医院的骨科主任,无论是治病就医,还是团队建设,他都把人文关怀放到突出的位置。

农业劳作外伤多,交通事故外伤多,结合当地骨科伤病的两大特点,刘淦良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科室的手术水平和培养中青年团队上。从手把手的手术指导,到业务查房,病历书写,讲课培训,先进医疗器材引进,为其一年半的援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他希望能跑好自己的“这一棒”,通过传帮带留下“带不走”的团队,留下可以扎根生长的技术经验与运作机制。 

图片

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

去年11月,刚踏上援疆之路时,大漠里的胡杨美丽灿烂。不过,因为陌生,刘淦良心情紧张忐忑。现在,经过7个多月风沙的磨砺,他已能从容应对工作。“希望等到明年自己离开时,留下的也是一片灿烂。”

在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有着一批批刘淦良式的援疆医生。援疆期间,他们努力践行“生命至上、忠诚担当、厚德精医、大爱无疆”的“东莞好医护”精神,运用东莞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助力师市总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甲”医院,并在积极创建“三甲”医院。

 “十三五”以来,广东援疆共投入1.6亿元,支持师市总医院配套设施建设及购置相关医疗设备,先后选派21批次共125名医疗援疆专家进驻第三师总医院开展援疆医疗工作,帮助该院创建了内镜室、中医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5个一级临床科室。目前,在图木舒克市的东莞援疆医生共有15名。

图片

把脉问诊开良方是其一,赋能机制系统建设是其二。

为了给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东莞援疆医疗团队还着重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建设“5+1”医教研平台,实施“精准滴灌”“固定支援+柔性补强”人才支援模式,通过建立莞图消化内科、莞图眼科等专科联盟,构建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实施“师带徒”模式,实现人才本土化,并借助科技手段,大量开展远程会诊。

2024年,直面急重难症,东莞援疆医疗工作队累计开展62次培训指导和44次远程会诊,如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着当地医疗技术的土壤。

戈壁荒漠上长出“超级工厂”

晚上8点,在东莞5000公里外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在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达坂山工业园区里,一座座现代化工厂赫然伫立眼前,机器高效运转、工人有序作业的场景遍布在厂房,在五年以前,这里还是人际罕见的沙海。

图片

新疆苏锦纺织有限公司。

在两年前来到达坂山工业园的卞海龙带着7.8亿元的投资,落户了30万锭环锭纺项目新疆苏锦纺织有限公司。“在一年以前,这里还是‘风吹沙石走’的戈壁荒滩,如今已经蝶变成种满玫瑰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卞海龙说:“这里占地350亩、总建筑面积181932平方米,有办公楼、食堂、纺纱车间、仓库,项目整体投产运营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缴纳税收4000万元,带动就业800人。”

图片

卞海龙。

卞海龙告诉南都记者,该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正是看中师市作为全国优质棉产地之一的资源优势和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在这里可以实现棉花全产业链联动发展,企业厂区旁边就是规划的印染园区,随着园区纺织服装产业链越来越完善,未来将形成从纺纱、织造到印染、成衣的完整产业链。“这种产业集群效应,让我们在这里投资很有信心。”

卞海龙在疆办厂的经历不是个案。在广东援疆资金的支援下,东城工业园、永安坝工业园、唐王城工业园、达坂山工业园四大园区快速发展,为大批项目落户图木舒克经开区提供了硬件支撑。

图片

新疆苏锦纺织有限公司。

尤其是纺织服装产业,已投产纺纱111万锭、织布机3346台、服装生产线16条、织袜设备8682台,年产棉浆粕3万吨、纤维素长丝2.5万吨。今年1-5月,21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40.1%,行业就业人员约4264人,构建了以棉纺、家纺、绿纤为主的产业体系。

能打动大批企业落户图木舒克市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的电费。“我们在这里电费是江苏南通的二分之一,由于我们的智能化车间达到60%,高度智能化让企业消耗的电量,有了便宜的电费,一年能节约上千万元,另外政府给予企业相关补贴,一年能奖补1个多亿元。”卞海龙说。

图片

图木舒克粤电瀚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便宜的电价离不开大批广东企业为新疆做的贡献。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地处日照充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广东能源集团所属图木舒克粤电瀚海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瀚海公司”)粤电力第三师45团4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2年前就成功并网发电,这是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广东能源集团对口援疆投资建设的首个大型沙漠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配置的80MW/160MWh的储能系统,获得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二期35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也已经建设完成并网发电。

企业援疆人员、瀚海公司综合部负责人曹桂成表示,光伏基地两个项目占地约2.21万亩,总装机容量750兆瓦,总投资约34亿元。基地两个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约14.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4.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7.85万吨,为南疆地区持续注入绿色发展动能,为兵团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动力。

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广东印迹

昆仑山的千年积雪和万年冰川融汇成波光粼粼的湖水,芦苇轻轻摇荡,回头一望蜿蜒的沙漠公路两旁是陡峭的戈壁,成片的胡杨林构成一幅壮美景色……融“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于一身,永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胜地。

图片

据三师图木舒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均亮介绍,永安湖湿地保护区是叶尔羌河中下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投入力度,引入无人机参与日常监测,让“天空之眼”与地面巡护队伍构建起空地协同监管体系。

“2018年,这里的野生动物种类仅219种,2024年调查后增长至257种。金雕、草原雕、乌雕、黑鹳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此安家,2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在此繁衍生息。野生植物资源同样丰硕,186种植物中,2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自治区Ⅰ级1种、Ⅱ级2种。” 王均亮说道。

图片

如今,这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的湿地,正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生命摇篮”。

“以前是冲着沙漠越野和胡杨林来,现在被候鸟迁徙的壮观景象所震撼,尤其是下午落日的时候,就构成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画卷,非常漂亮。”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感叹道。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是三师图木舒克市重要的游客输入地。新疆丝途旅游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文玲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广东游客数量每年呈现两三千人的递增。“今年以来,我们也在陆续开展‘广东人游三师’的文旅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三师图木舒克市特别加强与东莞市的旅游合作,推出“东莞万人游唐王城”活动奖补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引导游客来到图木舒克市,提振文旅消费,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围绕文化润疆、旅游兴疆,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大力支持三师图木舒克市实施旅游品牌提升工程,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休闲主题乐园、精品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遗址、地质遗迹、生态景观等资源,做好“旅游+”文章。

图片

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

1.2亿元援疆资金建设的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已成为镶嵌在永安湖旁的一颗耀眼的红宝石,自2021年正式开馆以来,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已累计接待13万多人次。场馆外观采取同心圆造型,有着粤疆两省区“心连心、同心向党、共同繁荣”的寓意。馆内科技感十足的画面随“触”可见,一进大厅,迎面而来的智慧机器人就向记者问好,轻触屏幕后就开始讲述西域悠长的历史。

“景区里还有个类似广东‘小蛮腰’的红色建筑,也是援疆项目,投资1600万元。” 谈到广东援疆,张文玲特别感谢了援疆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持与帮助。在她看来,无论是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广东人游三师”的活动,都为三师人民带来了巨大收益。“从文化润疆到项目援疆,文旅产业没有援疆的支持,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发展。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晓艺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