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国际教育人工智能与学习科学研讨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智能时代的学习新范式”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技术专家与教育实践者,围绕人工智能与学习科学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趋势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重构路径与创新方向。
在此次会议上,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与万思未来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教育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此次合作将依托南方科技大学深厚的科研底蕴以及万思未来在中小学领域的广泛用户基础,共同开发科创类PBL项目制课程,旨在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养青少年成为智能文明的创造者。
此次合作不仅是校企携手的典范,更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通过此次合作,前沿技术突破学术壁垒,直达基础教育层面;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实现有效衔接;科技创新教育打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广泛地区。
南科大教授团队将提供AI技术底层逻辑支持,万思未来则贡献K12教学场景经验,联合开发教师认证体系。首批目标是培养既懂卷积神经网络原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图像识别模型训练的新一代教师。同时,双方将共建国内首个“高校科研资源社会化转化”研学基地,推动南科大前沿科研成果(如类脑计算、智能机器人)转化为中小学适龄课程。通过学科专家与课程设计师的共同努力,将高校研究转化为中小学可实践的科创PBL项目,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前沿科技的本质。此外,双方还将联合研发“科技化集装箱”,内嵌模块化实验室(含AI教具、离线大模型终端、跨学科课程包),将AI科普送入校园和山区,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创新教育的普及。
此次合作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产学研”三角关系,推动高校从知识生产者向生态赋能者转变,企业从方案提供者向标准共建者进化,基础教育从技术接受方向创新参与者升级。
会上,万思未来馆作为此次研讨会的支持单位,展示了相关教学设备与课程理念。万思未来总负责人张希光在会议上以《区域化跨学科学习研究》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万思未来研发的项目式教学课程由万思未来馆与斯坦福大学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深度融合设计思维与PBL项目式学习,结合国内教育特色优化调整,致力于满足家长对孩子科技教育的需求,以真实问题重塑教育。
南方科技大学与万思未来的强强联合,是“高校科研高地 + 教育科技企业”的跨界合作典范,必将在中国AI教育领域种下一颗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创新种子,共绘智能教育新图景。
采写:南都记者 何思敏
编辑:何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