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体检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成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达20%~70%,女性尤为常见。许多患者看到报告后第一反应是恐慌:“结节是癌吗?需要手术吗?”事实上,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无需过度担忧。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谭娅琴介绍,甲状腺结节不等于癌症。“约95%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如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等),仅5%左右可能为恶性(甲状腺癌),且其中90%以上是预后极好的乳头状癌。”
谭娅琴提到,癌症也有“懒”与“乖”。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通常生长缓慢,患者10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微小癌(如<1cm的“懒癌”)甚至可终身无需治疗,仅需观察。
为什么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多?谭娅琴提到,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分辨率超声可检出1~2mm的微小结节,过去难以发现的病变如今都“显形”了。其次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如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过量或不足)、肥胖、压力等可能与结节发生相关。其也提到,女性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与女性结节检出率高于男性有关。
破除误区:这些“常识”可能是错的
❌ 误区1:“吃加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结节”
✅ 真相:碘缺乏或过量均可能引发结节,普通人群按需补碘即可(除非医生特别建议限碘)。
❌ 误区2:“结节越大越危险”
✅ 真相:恶性风险与大小无关,1cm的结节可能比3cm的更需警惕。
❌ 误区3:“所有甲状腺癌都要手术”
✅ 真相:部分低危微小癌可观察,过度治疗反而影响生活质量。
谭娅琴提到,甲状腺结节就像身体的“小痣”,多数只需定期观察。即使不幸确诊为癌,绝大多数也可通过规范化治疗获得长期生存。患者如体检发现异常,应选择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就诊;避免盲目切除良性结节(可能造成甲减等后遗症)。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健康“插曲”,大家科学认知,方能不“谈癌色变”。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