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天,全球庭院经济的赛场上,正上演着一出冰火两重天的“割草”大戏。
一方面,是头部厂商的捷报频传。根据九号公司(689009.SH)、科沃斯(603486.SH)等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其割草机器人业务在2024年均实现了同比超180%的爆发式增长。有行业报告指出,部分中国厂商在2025年春季获得的海外订单,甚至出现了“百分之几百”的罕见增幅。
而另一面,则是初创公司的黯然离场。2025年5月,由云鲸前联合创始人李畅创办的明星割草机器人公司“森合创新”,在完成近亿元融资、众筹超230万美元后,因资金链断裂和量产难题宣告解散,为其两年的创业故事画上了句号。
森合创新的倒下并非孤例。资料显示,自2023年以来,已有包括河森堡、来飞智能在内的多家创业公司被淘汰出局。
一边是烈火烹油般的市场热度,另一边是日益增多的“阵亡者”名单。这场围绕海外数亿家庭庭院展开的智能化替代浪潮,正迅速从蓝海探索期,进入到考验综合实力的残酷淘汰赛阶段。在这场变局中,决定一家企业生死的,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亮点,而是量产、渠道与品牌构建的多重考验。
一道难解的量产题
“一个好的Demo可以赢得众筹用户的支持,但稳定可靠、良率达到99%的产品才能赢得十万级的市场。很多创业者混淆了‘做出来’和‘量产出来’的本质区别。”一位有多年智能硬件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人士王明(化名)告诉记者。
王明指出的,正是许多智能割草机器人创业公司最终未能跨越的关卡:如何将实验室原型,有效地转化为规模化的工业产品。
森合创新的失败,便是最典型的案例。其主打的“卷轴滚刀”切割方案,在理论上能带来更精细的修剪效果,也因此在众筹阶段备受追捧。但这一设计的背后,是对组装精度和刀片动平衡极高的要求。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森合的滚刀方案一致性差,量产良率迟迟无法提升,导致交付一再拖延,最终耗尽了资金。
“众筹阶段,你可以用最好的工程师、花最多的时间去手工打磨几十台完美的样机。但真正的量产,要求的是在严格的成本和时间窗口内,让流水线上的任何一个工人都能稳定组装出成千上万台一模一样的产品。森合的滚刀方案,在实验室里是亮点,但在工厂里就成了噩梦。”王明分析称。
与初创公司在量产环节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号、科沃斯、追觅等大厂的游刃有余。这些企业凭借在平衡车、扫地机器人等领域积累的成熟经验,对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和生产流程有着深刻的理解。
以九号公司为例,其在核心的RTK定位方案上,并未像多数厂商那样直接采购成熟模组,而是坚持自研,最终将包含视觉在内的整套方案成本压缩至300元以内,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种极致的成本控制,正是其产品能够以999美元的低价快速抢占市场的关键,背后反映的则是深厚的工程化与制造能力。
争夺渠道
如果说稳定的量产能力是参赛的入场券,那么渠道的掌控力,则成为决定胜负归属的终极战场。
“线上能快速建立知名度,但割草机这类高价耐用品,接近80%的销售最终还是发生在线下。消费者需要看到实物,需要知道退换货和维修点就在附近。”海外一家大型商超家电采销业务的负责人李浩(化名)向记者表示。
这构成了富世华(Husqvarna)、宝时得(Positec)等传统园林工具巨头的天然“护城河”。它们用数十年时间,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的,由Home Depot、Lowe's及各类专业经销商构成的线下分销网络。这张网络,对新品牌的进入设置了极高的门槛。
面对这一局面,以九号、科沃斯、追觅、库犸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正发起一场激烈的渠道“攻防战”。
其普遍的路径是,先以亚马逊、独立站等线上渠道为突破口,积累销量和品牌声量,再伺机向线下渗透。其中,拥有其他成熟产品线的公司,优势尤为明显。九号公司可以借助其平衡车业务已有的全球销售网络进行渗透,科沃斯则能利用其扫地机器人的渠道资源。
一些灵活的商业策略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据行业内流传,科沃斯之所以能快速进入德国大型园林连锁店OBI,得益于其德国本地负责人与对方选品官的私人关系,以及前期充分的门店调研和准备。追觅则凭借其强大的商务执行力,在2024年上半年就与多家德国主流商超达成了合作。
“中国品牌前几年都在线上,今年我们看到头部企业开始不计成本地投入线下,这是他们从‘网红’品牌走向‘主流’品牌的必经之路,货架位置的争夺非常激烈。”李浩说。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扎根
在量产和渠道的硬仗之外,一些领先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在赢得市场份额之后,真正赢得海外用户的心,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扎根”的进化。
深圳库犸科技(Mammotion)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
“我们从第一天就确立原则:真正的智能,必须让用户的时间更自由,让他彻底忘记割草这件事。”库犸科技全球品牌负责人Albee Gao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这种“无感体验”理念的驱动下,库犸将固态激光雷达、AI视觉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割草机器人,以解决复杂庭院环境下的定位与避障难题。
更重要的是,库犸科技敏锐地洞察到,庭院在欧美文化中,不仅是劳动场所,更是生活美学的表达空间。为此,公司首创了“3D草坪打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App设计创意图案,由机器人在草坪上精准“打印”出来。
“这一功能让我们的产品超越了工具属性,”Albee Gao说,“它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为了让品牌更好地融入本地文化,库犸还积极赞助美国联合足球联赛(USL)和柏林网球公开赛(BTO)等体育赛事,并通过社交媒体构建起一个数十万用户规模的专属社群。
“行业洗牌期,能活下来靠的是过硬的量产和渠道能力。但要活得好,甚至成为领导者,就必须回答一个更深的问题:你为用户创造了什么独特的价值?”王明(化名)分析道,“库犸的‘草坪打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把一个功能性的工具,变成了一个可以承载家庭创意和生活乐趣的媒介。当你的产品开始进入用户的文化和情感层面,真正的品牌护城河才算开始建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明、李浩均为化名)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