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因获奖感言走入公众视野的90后新人作家刘楚昕现身广西南宁,为他的小说《泥潭》举行首次线下发布会。公开活动结束后,刘楚昕与南都、N视频记者现场交流,谈及为何坚持追逐作家梦、如何看待命运,他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据漓江出版社介绍,目前《泥潭》预售量已突破40万册,创造了近年来文学出版的奇迹。
刘楚昕出席《泥潭》新书发布会。
凭借《泥潭》摘得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后,刘楚昕在颁奖典礼现场发表了一番真挚的感言,回顾自己从十三四岁就想成为作家、投稿一直被拒、读博期间仍在打磨小说的经历。如今他的心血之作正式出版,面对南都记者关于“为何坚持”的提问,刘楚昕回答说:“可能跟我这个性格有点关系,说难听一点叫偏执,说好听一点叫执着。”本职研究哲学的他,对坚持也有自己的辩证理解,“你说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也很难说。万一我没获这个奖,好像这个事情就变成一个坏事,就是‘人不应该这么偏执’。是结局使得过程正当化了。”
《泥潭》是一部以武昌起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用多种技法讲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像深陷泥潭一样没法脱身”的命运。那么,作者本人怎样看待命运,尤其是对个体而言不可预知的厄运?在回答南都记者的提问时,刘楚昕说:“我觉得命运是一个后验的词。我们都处于自己的因果性之中,只有在最后才能回看,何为命运。”至于厄运,他出人意料地理解为“一次重新看待人生、审视生活的机会”。他谈到,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东西,失去后才能发现它们有多宝贵;而另一些平时被看得很重的事物,厄运到来之际,人们才意识到,其实它们没有什么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发自广西南宁
编辑:向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