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学校变革、推动教育生态重构?7月6日,以“数智时代学校变革与生态重构”为主题的第一届湾区校长治校交流座谈会在深圳举行。活动现场,多位教育专家、学者、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齐聚一堂,深度剖析数智时代学校变革的创新方向,共同探寻教育生态重构的全新路径。
为深度挖掘湾区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创新成果,提炼具有创新性、实效性与推广价值的典型范例,本次座谈会现场还发布了十大“湾区数智教育实践金案”。其中,东莞市东莞中学《数智领导力引领教学革命的生态重构实践》等案例成功入选。这些案例在AI驱动课堂变革、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标杆意义。
“越是智能化时代,人文精神越弥足珍贵”,东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健在会上分享了这所百年名校的数智化转型思考。他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变化的是教育形态、手段和工具,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和方向。王健表示,东莞中学坚持培育身心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品格的人。
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
基本形成东莞中学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
数智时代,生成式AI重塑教育生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将2025年确立为“智慧教育元年”,推动教育系统变革。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担当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与AI教育融合的“先行者”,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供了“湾区样本”。
数智浪潮下,湾区众多学校敏锐感知时代脉搏,积极探寻契合自身特色的转型路径。在座谈会的校长分享环节中,东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健分享了东莞中学的数智转型探索。王健表示,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要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在国家层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教育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师生的数字化教与学,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东莞也打造了市域级别的智慧教育体系,包括“一中心两平台”,涵盖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不同层次的使用范围,下设多个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数据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智慧学习的新生态。
东莞中学作为东莞教育的龙头学校,迅速响应国家政策,步步紧扣国家战略。在2022年,学校便发布了《东莞中学高质量发展“1+1+8”行动计划》,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创新,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从师资建设到创新人才培养,从课程迭代到智慧校园,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莞中特色、体现先进水平的东莞中学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数智之光点亮人文星空
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应用,是智慧校园构建的基础。“基于多年的探索,我们逐步构建出了东莞中学教育集团的智慧校园设计理念,以智慧环境托举智慧应用,实施智慧治理,打造智慧文化,多维度技术深度赋能,建设高质量智慧校园。”王健认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核心在于守正创新。东莞中学既遵循多年来的教学规律,同时积极拥抱数据红利、科技新风,让技术服务好教学全流程。
在教育智慧化的具体实践方面,东莞中学积极响应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2素养1纲要”方案,从教师、课程、评价实现三向突破。首先,在教师方面,东莞中学开展了一系列AI赋能教学培训,强化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与专业发展。教师们利用AI来生成个性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引入数字人和AI智能体,尝试从"师—生"二元转向"师—生—机"三元结构,使课程活动实现场景化迁移应用。在每一堂普通的课堂中加入AI的元素,东莞中学逐步探索出了人机共智的教学之路。
其次,在课程建设方面,在东莞中学“1339”科技教育课程体系下,以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基于分层培养分类实施理念,构建了“2段×2阶”人工智能课程,即初、高中两个学段,普及课程与提高课程同时开展,以系统思维探索人才贯通培养。累计到目前,该课程培养的学生共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2项、市级奖项68项。最后,在评价方面,东莞中学在2024年部署课堂AI诊断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传统教研模式,让学科教研从“经验”走向“循证”。目前,学校已有83位教师在使用,分析超过200节课,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12门学科。
“人工智能时代,变化的是教育形态、手段和工具,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和方向。”王健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东莞中学始终坚持以“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品格的人”为育人目标。何以实现这一目标?王健表示,东莞中学将以百年根基为舵,以智能向善为帆,以数智之光点亮人文星空。这也是东莞中学的育人答案。
采写:南都记者 黄慧萍
综合: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任贺 詹越慧 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