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12年,4万多学子参加,这所学校把社会搬进课堂~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5-07-07 20:26

“今年夏天,学校将为高一、高二学生提供共计71项、1375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岗位,涵盖金融、医疗、图书馆服务、红色文化讲解、企业助理等多个方向。”2025年暑假还未到,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就已经发布了这则公告。项目一经发布,学生与家长反响热烈,将其称为“这个假期最值得报名的成长机会”。

这些岗位不只是留在纸面上的“安排”,而是真实可参与、真实有体验的“连接现实平台”。这项坚持了12年之久的实践活动,早已成为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独有的成长底色。

红岭中学(集团)党委书记张健说:“教育不能只是提供知识,更要提供这些孩子通往社会和人生的接口点。社会实践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虚拟题本外,看见真实世界的逻辑与温度。”

十二年坚守,只为一堂走出校园的生命体验课

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是必修课程,共占14学分。这14 分必修学分,在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被赋予了更鲜活的内涵。

“赢在高考是底线、超越高考是使命。” 张健的这句话,是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座右铭。12年来,学校为约4万名学生铺就的实践之路,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图片

12年间,学校平均每学年会为学生提供5项以上、约千余个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类岗位。其中主要涉及企业参访、高校游学、职业体验、社会考察、生活技能锻炼、劳动实践、社会调查等项目,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体系。

“不论是医院、图书馆,还是自然教育基地、互联网公司,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在真实空间里,看到社会到底长什么样。”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主任杨晓燕表示。

真实场景,每个孩子都能在尝试中找到热爱

这些实践是学校“三生教育”中“生涯教育”的生动注脚,且早已超越“生涯教育”的范畴,成为了滋养生命的土壤。

G209班张家琦在梦马课堂里写下:“在商场学‘业态组合’时,突然懂了‘生活处处是学问’。”而G105班卢雨辰在浙大机器人基地触摸机械臂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就是我想钻研的领域。”

图片

在湖南研学的稻田里,学生们挥着镰刀深刻体会了“粒粒皆辛苦”;在中熙律所的旁听席上,他们看懂了“正义需要理性捍卫”;在沪杭高校的实验室里,AI机器人的舞蹈让他们望见“科技的温度”。

图片

“在招商证券用VR模拟炒股时,我才明白‘风险’不是课本上的词。”G104班井涵至今记得老师的话:“财富就像航海,既要敢扬帆,也要会掌舵。”这种认知的跃迁,在实践中随处可见。

图片

G208班萧东杰在科卓医学检验实践中,攥着注射器的手微微发抖:“当药液顺利注入兔子肌肉,突然觉得‘医生’两个字有了重量。”而 G117班徐可为在睿印商场实践时,对着平面图研究“动线设计”:“原来每次逛街,都是在穿越商业智慧的迷宫。”

缘起,始于一次实验室里的“生命直观体验”

谈起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社会实践项目的缘起,就得将时间倒回2013年。当时,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企业华大基因向学校发来假期实习邀请。杨晓燕亲自带着40多名学生吃住在该企业员工宿舍,在研发生态里近距离接触基因组测序、遗传病筛查等前沿领域……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实践的魅力和力量。

图片

“从那一刻起,我坚信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社会实践机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杨晓燕回忆起那段经历,眼中满是欣慰。“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学生需要走出去感受世界的规则、节奏、人之为人的真实情感。”她深情说道。

家校携手,学生实践之旅上的双向奔赴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12年来共为学生提供了上万个岗位,那么岗位从何而来呢?

据介绍,最开始实践岗位主要来自于学生家长的推荐——作为医生、编辑甚至是科技人员的家长们,以真心接纳孩子们进入自己的领域,把他们带进社会。后来,越来越多企业也加入其中,主动提供“孩子可托付”的岗位,并经多年实践已形成了完整且持续扩大的“社会合伙人”网络。

图片

从匹配、对接,到培训、反馈,再到数据回收,每一个岗位前后期的安排工作量巨大,但学校成长支持中心的老师们都表示“很辛苦,但值得!”。她们也坦言“项目能坚持这么多年,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家长团队,是他们一边放心把孩子交出来,一边在背后默默支持、做义工、跟队。”

由于涉及多个方向、多个地区,每年实践活动仅靠学校老师难以全面兼顾。而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填补了这一空缺——他们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学生的实践之旅保驾护航。

一位参与活动组织的家长义工说:“看到孩子们在实践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独立,我们做家长的打心底里高兴。能为孩子们出一份力,我们义不容辞。”

十二年坚守,帮学生开启通往世界的“起跑通道”

当今时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社会实践不是完成一项作业,而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考量。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将这一要求切实落实到行动上,12年如一日地坚守,为约4万名学生打开了了解真实社会场景、认识真实社会职业的大门。

图片

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用十二年证明: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个少年在触摸世界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当学生们带着红树林的泥土、实验室的试剂味、养老院的笑声回到课堂,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实践手册上的印章,更是对“未来”最生动的想象——这份送给青春最好的礼物,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学生们未来的道路。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刘霞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