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州)—俄罗斯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举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5-07-09 14:39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7月8日,“教育领导力与未来教育:创新、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广州)-俄罗斯友好城市教育交流活动在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举行。此次活动通过专题演讲、圆桌对话、姊妹学校签约等形式,进行跨文化的深度对话,共探教育合作新路径。

活动上,喀山第51中学与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喀山第132中学与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喀山第9中学与广州外国语学校签署缔结姊妹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与莫斯科二十一世纪综合学校、喀山市第187中学签署教育深化合作协议。

图片

现场缔结了3对姊妹学校。

凝聚教育共识
推动中俄教育合作实践向新发展

广州市政府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俄罗斯是广州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最多的国家之一,分别于2002年、2012年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喀山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于1997年、2014年、2021年与哈巴罗夫斯克、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缔结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

自缔结友好关系以来,中俄城市间互动频繁,在文化、体育、经贸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合作。依托友城合作平台,广州与俄罗斯友城间的青少年交流与教育合作已逐渐成为中俄地方合作的亮点之一。

多年来,先后举办了中俄“两国六城”青少年线上国际象棋赛、中俄“两国六城”城市推介、中俄青少年绘画展等活动,并多次组织广州中学生艺术团组赴俄演出。

图片

3所学校签署教育深化合作协议。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俄在师生互访、课程共建、学术研讨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中俄友好城市教育交流的典范。他表示,创新,是教育的永恒心跳;融合,是教育的时代强音;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本次交流活动以“教育领导力与未来教育:创新、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立意深远,契合时代发展需求。

“我们要以深邃的远见导航未来,以无畏的勇气拥抱变革,以融通的智慧促进共生,以坚定的仁爱奠基长远。希望中俄双方能进一步深化理解、凝聚共识、携手同行,汇聚成推动中俄友谊向着更美好未来坚定前行的磅礴力量。”陈学明说。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开启新一轮校际合作协议,并通过参观广州市学校汲取教育教学以及校园建设经验,推动中俄教育合作实践向新发展。”喀山市教育局副局长阿尔苏·尼亚佐夫娜·比克托娃说。

共同面对数智时代浪潮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育效能

在数智时代浪潮下,中小学如何进行探索与实践?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在演讲中提到,学校在“数智赋能+人文浸润”教育生态构建上成果初显。学校不仅通过融入式课程、讲座提升师生数智公民素养,开展“心动课堂”强化人文关怀,还借助AI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打造“清湾君子”德育品牌。

1600x1067_686e00d893d8f.JPG?X-Amz-Conten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

在重构教育模式方面,学校引入智能化学习平台等助力个性化学习,推动教师从“使用者”向“设计师”转变,探索“人机协同发展”新模式。

同时,程惠云表示,数智技术应用需警惕潜在风险,如平衡技术与教育本质、防止技术霸权、保障数据隐私等。

1600x1067_686e00d8cbd9e.JPG?X-Amz-Conten

圆桌对话环节,中俄两国六位校长围绕“教育领导力与未来教育”展开深度交流。

面向未来,学校应如何培养教育领导力和学习者?莫斯科21世纪综合学校校长库利琴科・斯维特兰娜认为,领导者应具备高水平的战略思维以及全球视野下的学生发展观,激励团队创新教学,建立持续专业发展的的体系。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卫国表示,培育面向未来的学习者,需超越传统知识传授,构建以‌核心能力为支柱、全球视野为根基、技术适应力为引擎‌的综合培养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教育不仅面临着机遇,还要应对诸多挑战。喀山第51中学校长哈泽耶夫·鲁斯泰姆·艾拉托维奇提出,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够实现学习路径个性化定制、提供教育动态全景分析以及优化行政事务管理效能等,但技术仅为工具,无法承载人格塑造、文化传承与伦理培育之重任。

广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彭斌表示,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发挥人工智能所长来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引领学生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坚守教育的本质是爱的唤醒与传递,让技术具有人性的温度。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