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育遇上AI,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生物课的观察力、美术课的表现力、信息课的创造力......近期,在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行知学校,美育不再是单一的艺术课程,而是与科技、生活、文化深度交融的“浸润式”体验。同学们走出校园,打破学科边界,在多元体验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传承美,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传匠心之美——非遗蚕丝扇
美育,从一颗蚕茧开始,同学们亲手体验 “抽丝剥茧” ,学习千年非遗蚕丝扇制作,从煮茧、拉丝到绘图、配色,TA们不仅编出一把把精美的蚕丝扇,更织出对美的感知与创造。
绘城市艺境——河畔艺术节
创造美,感受美,师生们将艺术节搬到河畔,用画笔“绘”就生态长卷,音符“绘”制情感乐章,让美育突破围墙界限,在清风流水间自由生长。
跑健康之美——河畔马拉松
第二届“河马”如期而至,学生佩戴运动手环,实时监测运动数据,在奔跑中感受生命律动,在挑战极限时领悟体育精神。
烹生活美学——行知味
让每个孩子一学期学会做一道菜,提升居家生活实践能力,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从食材选择到烹饪摆盘,孩子们在劳动中创造“舌尖上的美”,培养生活美学能力。
种《诗经》之美——茂生园
同学们亲手栽种《诗经》植物,让经典文学生根发芽,感悟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之美。
除此之外,纸飞机比赛、科学游园会、国际象棋大师赛……在探索思辨中发现科技背后的创新之美。
还有客家文化寻根、家风故事演讲……在传承美弘扬良好的家庭文化中,筑牢美育根基,让好家风浸润万家灯火。
蚕宝宝的一生、捞鱼+养鱼、急救技能培训……让龙岗娃们在生命教育中,学会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之美。
“你眼中的美是什么”征集活动
600份学生的答案“美学纷呈”
探究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问题,学生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一样重要。龙外(集团)行知学校此次课程节活动主题源于学校一面特殊的"问题墙"。
本学期,学校发起“你眼中的美是什么”征集活动,收到了近600份学生回答,答案“美学纷呈”:
“美是在大自然观鸟钓鱼的快乐”“美是在阅读中体验另一种人生”“美是劳动后的成就感”……这些回答让教育管理者意识到,生活在龙岗的“Z世代”眼里,美来源于身边真实生活的时时、处处、事事、人人,于是行知美育课程节应运而生。
沉浸式美育体验,40+创意课程随心选
据介绍,龙外(集团)行知学校美育课程节,4天不按课表上课,40门课程,600名师生,10处非正式学习空间。
课程设计包括龙岗河水质调研项目式学习、八段锦比赛、百“编”生活“小辫子节”、无作业辩论赛等活动化课程,激发师生发现自我与他人、社会、世界的链接,培养师生的立体审美力。
从生物科学到细胞模型制作、从艺术创作到美育一角,在行知,让美的成果流动感染浸润每一个人。
从感知美到创造美的成长之旅
真正的美育不应狭义于画纸音符之间,而应融入真实生活的行动践行中来,当孩子们在龙岗河畔奔跑、回归家庭践行好家风、走进社会志愿服务......美就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
“美是在龙岗河畔看夕阳,是紫苏炒田螺的香味,是和小伙伴一起跑步时风吹过耳边的声音……这些体验让我明白:美不是美术馆里展示的作品,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
——李同学
“孩子回家兴奋地讲龙岗河演出的经历,我才发现美育原来可以这么生动!这种走出课堂的学习方式太棒了!”
——潘同学家长
“我们设计的不仅是课程,更是一段美育成长历程。通过美学思维课学会观察,在自然探索中发现灵感,最终在跨学科创作中实现自我审美的表达。
——李老师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让美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像龙岗河水一样流动、鲜活,自然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行知畔的美育课堂中,唤醒自己,突破自己,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采写:南都记者 王童 通讯员 李施雨 陈杰 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