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首本不动产权证书颁发的十周年。十年来,广州不动产登记人奋力攻坚克难,坚持探索创新,建立起权责清晰、高效协同的不动产登记体系,不断打破信息共享壁垒,大幅压缩登记办理时限,从分散登记到统一确权,从“多头跑”到“一窗办”,从纸质证明到电子证照,从“大厅办”到“指尖办”……广州不动产登记事业在探索中创新,在改革中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广州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值此广州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周年之际,中心特别策划推出“广州不动产登记效能革命与服务升维”专题,回顾十年来发生在登记窗口内外的改革故事、创新实践与暖心瞬间。
清晨,广州某公司张女士步履匆匆踏入不动产登记大厅。企业因业务扩张急需变卖闲置房产获取资金,约定买家共同办理转移登记,无需预约、等待,在企业专区直接办理,仅仅1个小时,买家就拿到了产权证,而房款也如约到了张女士公司的账户上,企业发展的资金“血脉”瞬间畅通。张女士的便捷体验,并非偶然的幸运,而是广州不动产登记效能革命后的日常。
面对企业和群众对效率的迫切需求,2018年广州不动产登记刀刃向内,以便利化改革专项行动为引擎,推动办理时限持续压缩。经过多轮大刀阔斧的提速改革,实现关键业务办理时限质的飞跃。如今,牵动企业融资命脉的抵押登记仅需1天,常规的一般登记压缩至3天内办结,涉及产权人名称变更、地址变更等高频需求的31项登记业务“1小时办结”,效率跃升以分钟计。
2019年3月,企业专窗全面推行“1窗1人1套资料1个环节”极简模式,办事人员只需对接一位专属“管家”,即可享受全流程、无断点的服务,专人精准对接、全程清晰指引、免去预约烦恼、主动跟进回访。这不仅是窗口的物理整合,更是服务理念的深层变革,将企业从繁琐的登记流程中彻底解放,专注于核心发展。
企业服务专区。
真正的便捷不仅在于单个事项的加速,更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关联事项的协同办理。广州以“一件事一次办”为蓝图,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融合”。自2019年起,广州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一窗通办,市民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即可在登记大厅同步申请办理水表、电表、燃气表过户以及宽带网络开户等关联业务。
联合银行、公证处、中介机构、民政部门、仲裁机构等广泛的社会力量,广州将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深度延伸至与群众、企业密切接触的“神经末梢”。在银行网点可同步办理抵押登记、在公证处可启动继承转移登记流程、在中介机构可提交转移登记申请……“多点可办、就近能办、少跑快办”的服务网络已然织就。
针对流程复杂、涉及税费种类繁多的存量房(二手房)交易,广州持续深化“一窗办理”服务。2024年5月,成功实现税款、登记费、土地出让金(如涉及)“一码清缴”。市民只需扫描一个二维码,即可一次性完成所有相关费用的便捷支付,彻底告别了以往需要在税务窗口与登记缴费窗口间多次排队、多次支付的困扰,涉税登记业务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码缴费、高效办结”的闭环体验。
广州不动产登记的效能革命,远非简单的流程压缩和时间缩减。其内核是政府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型——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蝶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的跃升。这场改革深刻重塑了广州营商环境的基石,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市场先机,为市民生活注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素材来源: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