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在深圳市尖岗山公园爬山时,发现几株羊角拗。上报后,公园管理处火速响应,将方圆一公里内的羊角拗连根铲除。
羊角拗。
不少自然科普博主和网友随即抛出了质疑:野生的本土有毒植物是否必须从城市视野中抹去?铲除,是保护还是破坏?
有网友给出建议称,可以竖个牌子科普、提醒;有网友也为植物“喊冤”,“夹竹桃、滴水观音也是剧毒,深圳到处都是,是否该全部弃用?”还有不少网友认为,有错的不应该是植物,而是喜欢乱摘的人。
争论的“主角”羊角拗为何物?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羊角拗全株植物含毒,广东有自然分布,在治疗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具有药用价值。
在华南地区,不仅羊角拗是有毒植物,还有夹竹桃、滴水观音、海杧果等也具有毒性,这些有毒植物同样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山野的其他物种一起共生,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主动挑选“毒队友”,因为它们抗污染、固水土、能造景,在规范管理下,毒性风险小于生态贡献。
夹竹桃。
滴水观音。
海杧果。
而尖岗山上的羊角拗,是岭南山地自然演化的原生物种。它生于荒野,长于山坡,毒性是它的生存武器,也是维系本地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自然界的“毒”并不是原罪,它们的毒性,本来是演化赋予的生存铠甲。问题核心在于人类与它们的距离和干预方式。
对城市而言,每一个本地物种都有它独特的生态价值这些多样的生物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让城市环境更加美好。近年来,深圳城管部门在提升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一直在努力,如积极推进城市空间生物多样性实践,遵循植物群落的构成规律,在园林绿化、道路绿化中首选乡土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物种,保证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以微提升、微更新和微改造为主,通过种植乡土植物和本地生态友好植物,推行低人工干扰管养模式,营造自然生境,吸引动物栖息,提升城市绿化综合减碳效应,强化自然与城市融合;建成深圳湾公园、福田香蜜公园、龙岗红花岭生态公园、龙华北站中心公园、光明红桥公园等一批公园里的自然教育中心示范项目,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
深圳物种知多少?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最新数据,全市记录野生维管植物2234 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551种。自2022年来,陆续发表3个新物种,新增19个深圳新纪录物种。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自2020年起,深圳已连续五年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五年间,从“发现生物之美”到“万物野有趣”,从白皮书发布到城市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上线,生物多样性让市民直呼“原来深圳这么野”。深圳正用行动回答了超大城市如何与自然双向奔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生之道。
采写:南都记者陈荣梅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