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七十载光影情,通过扎根生活传递时代脉搏与人文关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7-11 21:04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从倾力塑造董存瑞、陈大虎、陈二虎等银幕经典角色,到执导《雅马哈鱼档》《女人街》《少年犯》等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特色的电影作品,张良经历了从银幕英雄到南国导演的华丽转身。回顾其创作历程,他始终坚持以“深井式”扎根,汲取创作源泉;始终以“工匠心”打磨,坚守艺术标准;始终以“破局者”姿态,激发创新活力,这对广东电影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1

塑造多个家喻户晓的银幕英雄形象

九十多岁的张良,对电影艺术的热爱矢志不渝,为人民创作的初心从未改变。张良与表演的缘分始于15岁那年。1948年,东北野战军部队到小镇排演小秧歌剧《兄妹开荒》和《锯大缸》,张良追着观看宣传队的演出,并立下了要参军、当演员的志愿。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张良耳濡目染了董存瑞等英雄的光辉事迹,也锻造了坚强的品格与意志。

图片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计划拍摄影片《董存瑞》。张良的年龄、气质、体型与经历都和董存瑞相近,表演能力也出众,进入了导演郭维的视线。但张良担心自己的身高、五官等条件与英雄不相符,一度犹豫。郭维专门开导他:“我们并不是要塑造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人物,而是生活在人民中间,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战士。他性格倔强,甚至有些执拗,对生活热烈追求,然而又是可信的、可爱的。”张良也打消了退缩的念头,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并充分理解导演意图,以专业、刻苦的演出塑造了董存瑞这位英雄的银幕形象。

图片

1956年,电影《董存瑞》上映后轰动全国。对于首映的热烈场面,张良至今仍记忆犹新:“影院灯光亮起,观众起身鼓掌,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眼里噙着泪水,嘴里还喊着‘董存瑞,四虎子’。”随后,张良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在文化部举行的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董存瑞》获一等奖,张良获演员个人一等奖金质奖章。2005年,张良版的“董存瑞”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

图片

《董存瑞》之后,张良没有停下表演的脚步。1959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后,他先后扮演了《三八线上》中的志愿者“小不点”、《林海雪原》中的警卫员高波、《碧空雄狮》中的战士李二娃、《哥俩好》中的孪生兄弟陈大虎和陈二虎等经典角色,向无数观众展示了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也逐渐形成富有生活质感的表演风格。

2

以导演身份创下数个影史第一

1972年,张良与夫人王静珠受邀来到珠影,在南国都市完成了从银幕英雄到幕后导演的华丽转身。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张良与夫人专注剧本创作,并相约走出书房,通过到多地“体验生活”进行采风创作,成为电影界令人敬佩的伉俪。“我们老一代文艺工作者都有一个思想信条,就是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生活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这是真理。”张良感慨。

图片

1980年,张良执导电影《梅花巾》,正式成为导演。他果敢创新,以导演身份创下数个影史第一:《雅马哈鱼档》首次反映改革开放后的广州市民生活,被誉为“第一部南国都市片”;《少年犯》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国第一部普法教育片;《特区打工妹》是第一部讲述农村青年走进特区闯世界的故事片……

图片

一次偶然机会,张良夫妇接触到少年犯群体,深受震动,他们认为“一种责任感激励我们要把这一切都写出来”。1982年,张良夫妇走访了几个省的少管所、监狱和劳改场,联合编写了以“挽救孩子,造就人才”为主题的剧本《少年犯》。剧本完成后因拍摄时机尚不成熟而被退稿,张良夫妇始终不退缩,几经磨难,《少年犯》得以在1985年投拍。正式上映后,轰动一时,大众第一次把目光投向这些被遗忘的孩子,这让张良夫妇感到欣慰:“让这部电影具有挽救人心的力量,让社会上更多观众把责任接过来,传下去,共同承担!”1986年,《少年犯》荣获第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3

九旬高龄仍心系电影事业

不久前,张良同志从影7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在谈及70年的电影创作生涯时,张良在会上表示:“我不吃别人咬过的馍,我要走我自己的路,用我自己的眼睛亲自看生活。电影是一项终生奋斗的事业,电影人永不言休,我要继续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张良依然硬朗而豪迈,仍心系中国电影和广东电影的发展。近日,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电影艺术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数十年来从事电影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表达为推动电影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没想到总书记那么快就回信,还很熟悉我们的情况。在看了回信后,我们都很激动也很兴奋,也借此机会感谢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更祝愿我们的电影事业更加辉煌!”张良这样告诉南都记者。

图片

在回信中,习近平强调,要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对此,张良表示,电影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必须扎根生活,“如果脱离生活,你们将一无所有,没有任何作为。要想做出成绩,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把根扎在人民和生活之中,才能有作为,否则就是空谈!”另一方面,张良也希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能早日赶上来,沿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道路继续奋斗,坚守岗位,把人民的生活和艺术工作者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好作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泽然 刘益帆

编辑:陈泽然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