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乙肝家族史、长期未能治愈!珠海医生用这项技术开展治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5-07-11 23:38
图片

南都讯 “乙肝” 即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明确将“临床治愈”作为治疗目标。记者近日从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该院乙肝治愈门诊对一位患者完成32周联合治疗,成功使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病例介绍

长期口服药物、未实现表面抗原清除

医院制定干扰素治疗方案

据介绍,患者蒋女士53岁,有乙肝家族史,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控制病毒,但始终未实现表面抗原清除。2024年,为进一步治疗,她来到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乙肝治愈门诊就诊。

经医院系统评估,蒋女士被判定为“治愈优势人群”。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黄明星团队为其制定“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方案,通过48周内分阶段调整用药,最终在32周时达成功能性治愈,患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且表面抗体升至140.3IU/ml,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这一结果印证了‘优势人群精准干预’的重要性。”黄明星表示,随着医学进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乙肝临床治愈已成为可能。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PEG-IFN)作为目前实现临床治愈的重要武器,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摆脱疾病困扰。

治疗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开展治疗

长效便捷、治疗依从性高

如何定义“乙肝临床治愈”?据介绍,乙肝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指患者体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被清除或血清学转换(HBsAg消失),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产生,同时HBV-DNA持续检测不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显著改善,且无需继续口服抗病毒药物。

图片

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

黄明星表示,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长效便捷,治疗依从性高的优点;抗病毒、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机制,直击病毒要害。具有停药后疗效持久,复发率低的优势。部分患者在完成有限疗程(通常48周)后,即使停药仍能长期维持疗效,减少对长期口服药的依赖。

据悉,HBsAg水平较低(尤其是≤1500 IU/mL)、HBV-DNA载量低或已低于检测下限、乙肝e抗原(HBeAg)已转阴、有强烈治愈意愿并能配合随访的患者,更适合长效干扰素治疗,具体方案需由肝病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

专家提醒

患者要打破认知误区、抓住窗口期

进一步提升治愈机率

目前,部分患者对乙肝治疗仍存在认知误区,如乙肝治不好,干扰素也没用、干扰素副作用大,无法耐受、干扰素副作用大,无法耐受等等。

据悉,最新研究显示,部分优势患者(如HBsAg低水平、年轻、无肝硬化并发症)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临床治愈率可达30%以上;干扰素常见副作用如发热、乏力等多为短暂反应,医生会通过剂量调整、对症处理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多数人可耐受,不良反应在可防可控范围内。

同时,随着研究深入,干扰素的适用人群正逐步扩大,慢乙肝、肝硬化早期、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均推荐使用,已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的乙肝患者,可联合或序贯使用长效干扰素,提升治愈机会。

黄明星表示,乙肝治愈不是“碰运气”,而是科学评估下的必然选择。“建议慢乙肝患者应尽早至专业门诊进行表面抗原定量、病毒基因型等检测,制定个体化方案。即使未达治愈标准,规范治疗仍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


“珠海大健事” 栏目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曾奎达 韦锐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