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防线筑牢健康保障网,医药价格改革研讨会破题多层次医保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7-13 15:56

当医药价格改革步入攻坚期,广东医药价格协会于7月12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25年医药价格改革研讨会。在这场以"创新赋能,协同发展"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创新》专题报告中深刻剖析:构建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兜底的三重保障体系,已成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的关键路径。

图片

广东医药价格协会会长陈砺。

基本医保:

筑牢基石,三层防护网守护民生

金维刚以数据勾勒医疗保障基本面:2023年我国基本医保覆盖13.26亿人群,全国职工医保基金结余足以支撑18个月以上支出。通过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医保对重大疾病的防护能力持续增强。

但单一体系难以覆盖全部风险。商业健康险作为重要补充层,2023年保费收入约300亿元,其中"惠民保"参保峰值超1.7亿。值得警惕的是,商业保险仅占全国医疗费用支出的2%,与国际10%的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距。"重大疾病保障的核心支柱仍是基本医保",金维刚强调商业保险的补充定位不可动摇。

图片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

补充商保:

不能参保时热情承诺,理赔时推诿设障

惠民保凭借"低保费、高保障"迅速覆盖全国,却陷入可持续发展困局。2023年运营城市从高峰期的近300个萎缩至不足200个,部分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缺陷与数据壁垒的双重制约下,出现"参保时热情承诺,理赔时推诿设障"的诚信危机。金维刚直指症结所在:当195元保费承诺三档百万保障的北京案例成为宣传样本时,精算失衡的隐患早已埋下。

更值得关注的是医疗救助的托底乏力。当前每年约500亿元的救助资金中,83%用于参保缴费补助,导致住院患者人均获助仅1200元。金维刚以杭州、金华等地探索为例揭示破题方向:通过设立个人医疗救助基金,建立费用封顶机制,方能为低收入群体编织真正的安全网。

面对老龄化与医疗费用上涨的双重压力,金维刚勾勒出清晰改革路径:打通医保与商保的数据壁垒,使产品设计告别"盲人摸象";借鉴浙江取消职工门诊封顶线的实践经验,推动保障水平动态提升;重构医疗救助资金分配结构,让500亿投入精准流向住院费用保障。这些系统性变革,正是筑牢"病有所医"防线的关键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杨裕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