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讲”入人心!广州市中小学生“学讲宪法”演讲比赛举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5-07-13 20:10
图片

南都讯 宪法入我心,法律伴我行。为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7月13日下午,2025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在广州市执信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南方都市报社承办。

今年,全市11区的中小学积极鼓励学生备赛,经过复赛专家评委的严格打分审核,最终,30名选手脱颖而出,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中职组在舞台上进行最终的演讲比拼。本次比赛采用即兴演讲方式,选手于决赛当天上午抽取演讲题目,并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演讲。

比赛现场:

用身边“小”事阐述法治“大”道理

在开幕致辞中,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李长庚表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宪法教育不仅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关键一环。对于青少年而言,学习宪法知识,树立法治信仰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保障,关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与国家未来。

“当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宪法故事时,宪法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条目,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守护者。这些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仅展现了你们对宪法的深刻理解,更传递着法治信仰的力量。”李长庚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比赛为起点,积极做宪法知识的探索者、法治实践的践行者、法治精神的传播者。“希望大家持续深入地学习宪法知识,从点滴小事做起,将法治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并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宪法知识,共同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图片

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李长庚。

宪法无时无刻不在人们身边,你从生活中感受到宪法的重要性了吗? “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出去打工早点挣钱帮家里分担点!”面对这样的话语,你如何用运用宪法知识进行回应?小学组的演讲主题包括“宪法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和“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对小学组的同学们而言,这些专业词汇略感晦涩难懂,而他们用身边事、生活日常作为“翻译器”,讲述着他们对宪法的理解。

“宪法这双温暖的大手,它能稳稳地托住每一个想读书的孩子,托起我们改变命运,追逐梦想的希望。”小学组选手、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学生张若兮以张桂梅校长为例,说明读书学习不是谁给的恩惠,而是宪法赋予每个中国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兴小学学生刘晓彤看来,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就是用眼睛发现问题、用双手解决问题、用智慧贡献力量。

图片

小学组比赛。

初中组的题目以真实发生的法治事件为切入口,初中组选手们围绕“生而为人,宪法保障”“以宪法之光,耀前行之路”“找准未成年人保护与惩治平衡点”进行了更为理性的思辨。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学生李芮程在演讲中提到:“宪法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平等呼吸的生存权,赋予我们成长路上的受教育权,这一重重保障,都是我们生而为人,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林禹玎通过未成年人犯罪率、青少年对宪法了解程度较低的现状,呼吁同学们成为知法、懂法、护法的先锋力量:“宪法的生命力不在于它的厚度,而在于它融入生活的温度,宪法的权威也不来自于它的高度,而来自于每个人守护它的温度。”

图片

初中组比赛。

高中组的三个演讲题目的维度更加宏观,同时也不失对微观事件的洞察,参赛选手分别紧扣“弘扬宪法精神,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生态文明入宪,美丽中国出彩”“宪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娓娓道来各自对宪法的理解与看法。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学生李文熙从一个哮喘患者的视角出发,讲述空气质量、生态文明对个人的影响,从而阐释宪法对保护生态、对个人权益保障的关键作用。广州知识城中学学生张钰涵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宪法之间的关联:“宪法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更是我们铸牢民族共同体的核心与关键。”

图片

高中组比赛。

备赛与收获:

从朴素的道理到严谨的法律条文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宪法

决赛舞台上的演讲时间有限,每位选手需要在6分钟时间内把握题目的核心主旨,精炼自己对宪法最深刻的理解。这不仅考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宪法知识的积累,也考验同学们临场发挥的能力,新一代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得以充分体现。

小学组选手、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彭宇笙坦言,二年级的他在学习宪法里的条文、法治知识时,确实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依然坚持通过看书、读儿童报纸不断地攻克难点。“以前,我只知道‘不能偷东西’‘不要闯红灯’这些简单的道理。通过阅读和老师、爸爸妈妈的讲解,我慢慢懂得从法律的角度来理解这些规则和要求了。”

初中组选手、广州市铁一中学学生朱筱舟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宪法知识,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普法活动。“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让我对法律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法律知识增强了我的正义感,看到不正义行为时,我也更有勇气与底气去制止。”为准备此次决赛,朱筱舟反复核对法律条文,只为追求对法律准确性的基本尊重,并主动查阅近期的社会热点,希望通过案例的融入让演讲更加生动、接地气。“高强度的备赛显著提升了我的写作、记忆和即兴表达能力。在比赛现场,我也看到了许多优秀选手的表现,更激励着我要继续深入学习宪法知识。”

专家点评:

应挖掘宪法条文背后的精神实质
少讲套话、增强共鸣与共情

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本次比赛邀请权威专家担任评委,严谨地为选手们的表现、演讲内容作出评价。在点评环节,评委们不仅为选手们点赞,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潘高峰在点评中表示,今年活动在组织成效与参与质量上有显著提升。演讲比赛的选手们有意识地结合现场情境,阐述自身对宪法条文的理解,表现可圈可点。在演讲稿撰写方面,能出色完成六分钟演讲实属不易。今年题目难度有所增加,着重考查选手对题目的深入理解以及与宪法的巧妙结合,同学们都成功完成了比赛任务。

图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潘高峰。

在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卢护锋看来,“学宪法、讲宪法”要体现学习与讲解的深度。从思想深度看,选手们认真挖掘宪法条文背后的精神实质,表现出色;从学习层面讲,大家能熟练运用宪法条文,并将其与现实社会问题紧密关联,值得肯定;从讲解角度而言,学生们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从自身观察视角出发,结合引人深思的人生案例和社会问题展开阐述。

图片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卢护锋。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旭东提到,在初中组的演讲中,有部分同学未能深入挖掘材料,也有同学展现出独特的思考视角,不仅对生活现象展开了观察,还表现出较强的理性思辨能力。“同学们能将思考与命题紧密结合,整体表现值得称赞。”

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旭东。

荔湾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庭庭长陈俊薇表示,不少选手采用案例展开思辨的方式值得肯定,但在案例选取与运用上仍有提升空间。她建议,运用案例后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情感,避免使用高大上的套话,有同学使用“管不管、服不服”等表述,虽稍显稚嫩但真挚动人。同时,应减少使用套话,增强共鸣与共情。

图片

荔湾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庭庭长陈俊薇。

暨南大学忠信英才培育班实践导师、主持人徐有为指出,十位选手的精彩演讲亮点纷呈,但部分选手略显紧张,临场应变能力待提升。同时,他提到,演讲是“演”与“讲”结合,选手们要避免使用机械生硬的肢体动作,此外,选手们在演讲时还需斟酌语调与语速的控制。

图片

暨南大学忠信英才培育班实践导师、主持人徐有为。

南方都市报社编委、文教卫旅CEO李阳点评时表示,同学们表现相当出色,紧扣宪法主题,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复杂的法律专业词汇、条文背诵不易,今后还要持续地通过亲身经历去理解和阐述法律。“希望你们珍惜这次经历,未来以宪法视角多经历、多实践、多观察,让这段经历成为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图片

南方都市报社编委、文教卫旅CEO李阳。

比赛结束后,现场还进行了颁奖仪式。根据参赛选手得分排名情况,经评委组综合评议,各组别将遴选前两名选手参加省级比赛。

4000x2666_687385b14e0ee.JPG?X-Amz-Conten

小学组颁奖仪式。

4000x2666_687385b18ed44.JPG?X-Amz-Conten

初中组颁奖仪式。

4000x2666_687385b179522.JPG?X-Amz-Conten

高中组颁奖仪式。

上海创先泰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叶斯茗 杨晓彤

视频:南都记者 蔡文茵 罗雪纯

执行:叶可可 麦毓轩 刘哲

技术:麦毓轩

设计:刘妍妍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