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的关键落子!7月13日,佛山欢乐洞天项目主体工程动工仪式在三水区芦苞镇盛大举行。这一总投资28亿元的重大项目,不仅是芦苞镇响应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标杆实践,更是芦苞镇以“矿洞重生”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修复协同并进的全新探索。
高效保障项目落地
释放区域文旅新动能
佛山市“四山两江”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来,芦苞镇立足三水北部生态屏障与岭南文旅资源的双重优势,将文旅产业作为撬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欢乐洞天项目的落地,正是芦苞镇践行“生态优先、文旅赋能”理念的生动注脚,是激活全域发展动能的关键之为。
据了解,项目选址三水芦苞镇西河村,总占地720亩,依托当地废弃矿洞资源,以“溶洞奇观+生态体验”为特色为定位,规划建设万米溶洞漂流、洞穴水世界、冰雪奇洞等核心景区,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珠三角地区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的溶洞主题乐园。项目总投资28亿元,一期投资8.5亿元,建设洞天漂流、洞天冰雪,二期投资19.5亿元,建设洞天汤泉水世界、洞天康养、洞天粤酒。
为了确保该项目的落地,三水区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有19个部门参与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三水区、芦苞镇组织工作组奔赴四川考察学习。区镇两级在项目推进中展现出强劲执行力。芦苞镇成立专门工作组,驻扎一线,开展“一线攻坚”,高效破解矿区改造的土地制约。一个月完成土地规划调整工作,两个月完成208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三个月完成西河村400亩非建设用地租赁协调,彰显了极高的执行能力。
强化项目综合开发
构建“百千万工程”发展新格局
在佛山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战略框架下,欢乐洞天项目突破传统文旅项目的单一属性,形成“生态修复、产业升级、乡村振兴”三位一体的辐射效应,为芦苞镇乃至三水区的区域发展注入多重动能。
一是以生态修复为手段,构建变废矿山为活资源的转化发展格局。项目创新性地将废弃矿坑改造为文旅空间,让720亩曾受矿业影响的土地重焕生机。项目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度融合旧矿山生态修复与文旅开发,激活乡村“沉睡”的土地资源,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种“变废为宝”的开发模式,既响应了佛山市矿山生态修复的政策要求,更探索出生态受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二是以产业升级为示范,打造产业链的整合发展格局。欢乐洞天项目的建设,有效填补了三水溶洞主题文旅的空白。项目地处三水北部三镇的交界处,能够有效辐射三水区北部片区。项目将与“四山两江”其它景区联动,形成“自然+文化+体验”的全域旅游链条,直接拉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关联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周边村民增收。景区全面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2.9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以上,带动6000人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创收30亿元以上。
三是以乡村振兴为理念,推动片区共同富裕的协同发展格局。项目采用“景区带村”模式,项目联动周边4个村民小组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西河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参与等方式深度融入项目发展,实现“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的良性循环,打造佛山市“文旅促振兴”的鲜活样本。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的进驻后,地块租金翻两番,有力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打造文旅乐园标杆
焕新“四山两江”北部门户新名片
作为三水区芦苞镇的文旅产业的“头号工程”,欢乐洞天项目从规划之初就确立了“全国标杆、世界示范”的目标。其创下的三项“中国最大”纪录—2.2万㎡单体景观溶洞大厅、10000㎡单体冰雪洞、3.6万㎡洞穴四季汤泉水世界,将成为佛山市“四山两江”文旅版图中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IP。
项目建设团队依托在四川“中华洞天”等成功案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承诺“决战190天完成一期75%工程量”,力争2026年10月开门纳客。届时,这座集“探险、休闲、康养、研学”于一体的洞穴文旅综合体,将与芦苞镇已有胥江祖庙、长岐古村、芦苞温泉等景点串联成线,形成的特色旅游线路,为佛山市“四山两江”精品区再添核心吸引力。
从废弃矿坑到“幸福洞天”,三水区芦苞镇以欢乐洞天项目为起点,正书写着一篇“生态修复见绿、文旅发展见效、乡村振兴受益”的精彩答卷。这不仅是对佛山市“四山两江”战略的有力回应,更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水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 李焕怡
通讯员: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