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张良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有关座谈会部署要求,7月14日下午,广东省委宣传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对电影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电影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建设电影强国注入了强大动能。广东全体电影工作者要深刻感悟关爱之深、看待之重、期望之高,感恩奋进,不负嘱托。
张良:这么快就收到回信很受鼓舞
在谈及收到习总书记的回信时,资深电影艺术家、导演张良直言,“这几天我们真是激动得不得了!我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回信了,很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但是对于我们电影界、文艺界的去信,他很重视,把对我们全国电影工作者的关怀和爱护全部表达出来。在这里,我特别愿意把这种幸福的心情,传达给大家,分享给大家。”
张良表示,总书记的回信,实际是对全国电影工作者和全国电影制片厂的鼓励与慰问。他很关注电影,也很关注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和感受,“我相信,全国的电影工作者、全省的电影工作者都一样兴奋,毕竟我们只是其中一员。”
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将广东电影发扬光大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很暖心也很振奋,希望日后能向张良等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借鉴,创作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电影《爸,我一定行的》导演蓝鸿春接受采访时坦言,他看了回信很多遍,备受鼓舞,也很暖心,“因为不仅仅是8位艺术家,我们每一个电影工作者都感到被关切到了,受到很大鼓舞。”谈到未来的创作计划,他表示,将坚持文化自信,并立足广东,出品更多反映广东传统文化的好作品。
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中引起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她表示,广大电影工作者,需要向老一辈的电影人学习,要将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并深入观察和思考当下的社会现实,倾听人民的心声和反映群众的生活状态,努力打造更多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广东资深导演、曾执导《南哥》等作品的郑华分享,作为在珠影、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上成长起来的电影工作者,几十年来,他深受张良、胡炳榴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熏陶与教导,“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还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他们的言传身教都让我受益匪浅,更成为电影艺术创作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我是和张良导演同年进入珠影的,之后选择参军也是受了他的影响。”
珠影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刘佳笳表示,要向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崇德尚艺精神,既要深入人民之中,去倾听人民的心声,还要不断传承创新,尽心尽力创作出扎根人民、不负时代的好作品,将广东电影发扬光大。”
扎根生活,是创作好作品的最重要源泉
也有代表指出,扎根生活是电影创作的根本方向与关键方法。
珠江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义军指出,珠影集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者要对党和人民热爱、对艺术理想坚守的殷殷嘱托,始终做到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声同气,“接下来我们将抓好精品力作,书写人民的心声,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推进创作。”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田东江认为,扎根生活沃土,是文艺、电影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一部作品的深度、厚度、高度如何,取决于对生活的观察、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我认为,张良导演的作品之所以赢得观众的喜爱,与扎根生活沃土密不可分。”
动画电影《落凡尘》导演钟鼎表示,作为一名动画导演,总书记的回信是激励,更是鞭策。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他将以老艺术家们为榜样,坚守艺术理想,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艺术素养。在每一个项目中,深入生活去挖掘素材,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根基,将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融入到动画作品中。
佳作不断,广东电影稳步前行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广东电影人表示深受鼓舞的同时,也介绍了各自的创作计划和阶段性成果。
据王义军透露,珠影将坚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深入挖掘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现实题材、传统文化题材等,“我们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下南洋》等5部具有岭南本土特色的电影项目,此外,年底也将推出反映‘百千万工程’的纪实电影《粤有年味》。”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导演孙海鹏介绍:“作为长期扎根广东的一个青年电影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就是我们创作的航标。广东,这片充满活力又底蕴深厚的土地,一直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从《雄狮少年》系列里我们努力展现醒狮的热血和普通人的奋斗,到今天正在全力创作的《琅琊榜》和《龙舟少年》,我们始终坚信一点——好东西,首先得真,它必须是扎根在土地里、生长在生活中的。”他还进一步透露,动画电影《琅琊榜》计划融入潮汕游神、英歌舞等传统文化,用动画形式激活历史中的侠义精神。
今年以来,广东发布影视和动漫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建立文艺选题信息交流机制、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影视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配套机制,为优质项目开发提供支持。同时,积极谋划文艺精品创作,按照红色革命文化、岭南文化“双创”、现实题材等类别储备项目,实施“五年百部文艺精品”创作计划。对此,会议也透露,《乌江引》《英歌》等重点影片将加快推进,《套装》《大闹天宫》《龙舟少年》《琅琊榜》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广东办理备案手续。
人才培养,广东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人才是电影事业发展的根本。为此,多位与会的代表也分享了关于人才建设、人才储备的看法。
张良不忘寄语广大的年轻电影工作者:“我心里想的也是年青一代,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多作贡献,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到人民中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王义军指出:“我们要以张良等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依托广东省‘繁星计划’和珠影‘朱雀逐光计划’,积极探索项目制导师制,试行签约外部工作室模式,逐步培养形成一批崇德尚艺、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电影人才队伍。我们已与邓亮宏、杨哲霖等青年导演、编剧签约,与广东财经大学、深圳人才集团等9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协议,不断深化与高校、港澳企业等合作,共同培育和发现湾区青年电影人才。”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电影《坪石先生》导演甘小二表示,广东很需要一所专业的电影学院,通过这所学院去培养更多元化、更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电影人才,“毕竟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同时,他还建议,需要更注重本土电影的出品,在本土人才的支撑下创作更多具有广东和岭南本土特色的作品,并加强与中国电影、世界电影业界的互动。
采写:南都记者 陈泽然
编辑:陈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