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着名著游中国”北京场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成功举办。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倪萍携手知名讲书人樊登,围绕“北京记忆”“精读经典”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深度直播对谈,为“青少年如何更好地阅读”踊跃支招。
直播现场,两位文化名家以名著为引,与观众一起回到童年、走进北京,并就如何引导孩子“读得懂、悟得深”,以及阅读如何塑造人生等问题,给出了极具启发性的答案,吸引了上万家庭在线聆听与互动。
活动现场,樊登聚焦《城南旧事》《朝花夕拾》等近现代名篇,从林海音、鲁迅的北京足迹出发,强调了精读习惯对孩子长远发展的关键作用。他谈道,名著是我们民族和社会的共同记忆、共同话语,只有精读名著,孩子才能真正跟社会融为一体。
爱读名著和成为学霸有关系吗?
“一个孩子即使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精读的兴趣和习惯,往往能比只刷题的孩子走得更远。”在樊登看来,广泛、深入的阅读,与各学科学习都密切相关,数学应用题、物理题等同时也考查阅读题目的能力,当今时代,跨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越发重要,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阅读文字的能力。
“泛读增长见识,精读获得成果”,交流中樊登指出,面对承载深厚思想的经典名著,“精读”是不可或缺的深度耕耘。“精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语文,更能够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助力全科学习。”
现场,倪萍则以史铁生名篇《我与地坛》为例,将其个人阅读经验中的北京记忆与文学图景交织,称“希望孩子们好好读名著”。她深情谈道:“读书使得史铁生的灵魂站立了,就算坐着轮椅,也可以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倪萍还坦言,自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时候也没有书可读,但姥姥会为自己讲《聊斋》的故事。因此她强调,优质的引导是叩开名著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好的伴读,能将艰深化为生动,将遥远拉近身旁。
樊登对此深表认同,“不爱阅读是没兴趣,没读懂”,并给出了三点让孩子爱上读书的建议:家里要有书,家长要读书,读后要交流。
作为学而思阅读推荐官,樊登特别点赞了学而思大阅读的专业体系,“它比我们更懂如何引领孩子阅读”,称该体系能有效搭建理解阶梯,帮助孩子穿透文字表层,把握深层意蕴,实现从“读得多”到“读得懂”的关键跃升。“这套体系与我的理念一致,不是单纯泛读,而是通过精读名著培养思维模式。好的思维模式,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樊登坦言。
当被问及工作之余怎么做到大量阅读时,倪萍分享了自身阅读的经验,表示阅读并非必须正襟危坐于书桌前,关键在于内心持续保有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阅读的珍视。“读书确实是我们工作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这种将阅读融入日常点滴的意识,使得碎片时间也能成为汲取智慧的契机。
据悉,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学而思大阅读始终坚持“精读+伴读”的理念,帮助孩子读懂经典、爱上阅读、提升素养,真正做到“读写双提升,阅读促成长”。
采写:南都记者 吕虹
编辑:程姝雯